SNS被动防护网系统特点
SNS被动防护系统特点柔性和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预计的落石冲击动能,即从观念上一改传统的刚性结构为高强度柔性结构来实现系统防护功能的有效性。被动防护以落石所具有的冲击动能这一综合参数作为最主要的设计参数,避开了传统结构设计以荷载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时所存在的冲击荷载难以确定的问题,实现了结构的定量设计。同时,由于该系统所具有的明显的柔性特征,使其能够拦截高能量的大块落石,并可实现结构的轻型化,充分体现了柔性防护的思想。
SNS被动防护网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钢柱和钢丝绳网连接组合构成一个整体,对所防护的区域形成面防护,从而阻止崩塌岩石土体的下坠,起到边坡防护作用。SNS被动防护网的柔性和拦截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500 KJ以内的落石冲击动能,消能环的设计和采用使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SNS被动防护网与刚性拦截和砌浆挡墙相比较,改变了原有施工工艺,使工期和资金得到减少。SNS被动防护网适用于建筑设施旁有缓冲地带的高山峻岭,把岩崩、飞石、雪崩、泥石流拦截在建筑设施之外,避开灾害对建筑设施的毁坏。材质:钢丝绳网、支撑绳和减压环构造:由钢丝绳网或环形网(需拦截小块落石时附加一层铁丝格栅)、固定系统(锚杆、拦锚绳、基座和支撑绳)、减压环和钢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
系统的柔性和拦截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预计的落石冲击动能,消能环的设计和采用使系统的抗冲击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与刚性拦截和砌浆挡墙相比较,改变了原有施工工艺,使工期和资金得到减少。
系统的柔性防护和拦截强度足以吸收和分散传递石的冲击动能,减压环的设计和采用使系统的冲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适用于建筑设施旁有缓冲地带的高山峻岭,把岩崩、飞石、雪崩、泥石流拦截在建筑设施之外,避开灾害对建筑设施的毁坏。
结构配置:钢柱、支撑绳、拉锚绳那、缝合绳、减压环、格栅网。
型号:RXI-025、RXI-050、RXI-075、RXI-100、RXI-150、RXI-200、AX-015、AX-030、CX-030、CX-050、CXI-030、CXI-050。
被动防护网:SNS被动网施工工艺被动防护网施工顺序:锚杆及基座定位→基坑开挖及基础浇注→基座及锚杆安装→钢柱及拉锚绳安装与调试→支撑绳安装与张拉→环形网的铺挂与连接→格栅网的铺挂。
被动网施工工序:测量放线施工前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现场放线长度应比设计系统长度增加3%~8%,对地形起伏较大,系统布置难沿同一等高线呈直线布置的取上限,对地形较平整规则,系统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线沿直线布置是取下限;在此基础上,柱间距可以为设计间距20%的缩短或加宽调整范围。
基础灌注预埋锚杆并灌注基础性混凝土(对岩石基础,2、3工序向为钻凿锚杆安装)对混凝土基础亦可在灌注基础混凝土后钻孔安装锚杆。基座安装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支撑钢柱安装,将钢柱顺坡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支撑绳安装,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距钢柱约50 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减压环相对于钢柱对称布置。将该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的顶部挂座上;仅用 30%标准固力;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恻;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统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在距减压环约为40 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联结,仅用30%标准固力。底部支撑绳安装,将第一根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对角。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在第二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下侧;如此相同安装支撑绳在基座的外侧和内下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检查确定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支撑绳,但反方向安装,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一侧。在距减压环约40 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联结,如此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钢绳网按组编号,并在钢柱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格栅网的安装,格栅网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并应叠盖钢绳网上缘并折到网的外侧15 cm,用扎丝将钢绳网与格栅网联结在一起。
被动防护网安装技术措施上拉锚绳安装: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工字钢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绳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环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工字钢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侧拉锚绳安装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上拉锚绳安装完毕后,进行侧拉锚绳的安装。上、下支撑绳安装将第一根上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工字钢)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消能环调节就位(距工字钢约50 cm,同一根支撑绳上每一跨的消能环相对于工字钢对称布置),然后将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终端工字钢顶部的挂座上。在第二根工字钢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于挂座的外侧;在第三根工字钢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内侧;如此相间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工字钢并向下绕至该工字钢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再次调整消能环位置,当确信消能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第二根上支撑绳与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但反方向安装,且消能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在距消能环40 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联结,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下支撑绳挂环挂于基座挂座上,安装方法同上支撑绳。
钢绳网安装将钢绳网按组编号,并在工字钢之间按照对应的位置展开。用一根多余的起吊钢绳穿过钢绳网上缘网孔,同一跨内两张网同时起吊,一端固定在临近工字钢顶端,另一端通过另一根工字钢挂座绕到其基座并暂时固定。用紧绳器将起吊绳拉紧,直到钢绳网上升到上支撑绳的水平为止,再用多余的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定缝合时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钢绳网暂挂于上支撑绳为止,并侧向调整钢绳位置,使其位于正确位置。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断,并在其中点做上标记。从系统的一段开始将缝合绳的中点固定在每张网的上缘中点,从中点开始用一半缝合绳分别向左、右将网与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跨越钢绳网下缘中点,使左右侧的缝合绳端头重叠1.0 m,最后用绳长将缝合绳与钢绳网固定在一起,绳卡放在离缝合绳末端0.5 m的地方。格栅网安装格栅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并叠盖在钢绳网上缘,用扎丝固定在钢绳网上。格栅底部沿斜坡向上敷设0.5 m,并用块石将格栅网底部压紧。每张格栅叠盖10 cm,每平方米网用扎丝固定4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