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工艺流程

2.工艺流程

(1)施工工序:测量放线→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加钢筋→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卷扬机→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拆第一节模板→支第二节护壁并浇混凝土→检查桩位轴线→逐层向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地部分→检查验收→绑扎桩体钢筋→浇筑桩身混凝土→开挖挡板土体→绑扎挡板钢筋网→支模浇注挡板→回填、平整场地。

(2)施工方法。

①测量放线:对桩位及墙位进行测量放线,并做好标识。

②平整场地:对场地进行平整,确保施工有足够的施工作业面,安装井架,修筑出碴道路。

③根据桩孔孔口段土质情况将井口挖至1.0 m深时,即采用与桩身同级的钢筋混凝土浇筑成锁口。用来防止下节井壁开挖时井口沉陷。锁口顶面平整,并略高出原地面300 mm。

④人工挖孔桩成孔:在放线定位完成后,采用镐头、铁锹和风镐等按桩径大小分层开挖土方,土方及时运走,不能大量堆积在孔口附近。每层开挖深度为1 m,浇筑混凝土护壁,护壁厚根据地质情况具体确定。遇到特殊地质时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确定,如石质风化易破碎或有地下水出露地段,井壁容易发生坍方,每节开挖深度相应缩短。

⑤出碴:由于实际施工场地狭窄,桩内出碴采用孔内人工装碴,卷扬机垂直提升,井外人工配合手推车运输的施工方法出渣。

⑥土层护壁施工。

清除岩壁上的浮土和松动石块后,支设护壁模板,护壁模板由2块活动钢模板组合而成。护壁支模由中心线控制,将控制桩轴线、高程引到第一节混凝土护壁上,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吊垂球控制中心点位置,用尺杆找四边净距,然后由基准点测量孔深。为便于拆模及浇筑,上口与下口的角度做成一定的倾角,上口孔径与设计相同,地质条件差时,每节护壁间用钢筋进行连接,加强上下节护壁的整体性。

模板安设好之后,采用提升设备运送混凝土,小型插入式振捣器捣固。灌注混凝土时,使两节护壁形成交错搭接状。护壁灌注后,桩井净断面尺寸不得小于桩身设计断面尺寸,每浇完三节护壁后进行一次桩中心位置的校核工作,并对桩的直径和垂直度进行检查,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为使护壁尽快达到固壁作用,混凝土搅拌时掺入早强剂,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

⑦安装井内照明、通风与排水等设施。

桩孔较深时,设置足够亮度的照明系统,为保证孔内有新鲜的空气,在孔口设置通风机,用软胶管向孔下通风,保证施工期间孔下空气质量。若桩孔挖至有水地段,孔内设集水坑,渗水量大时采用离心泵或多级泵抽水。

⑧开挖—支模—浇注循环作业。

每1~1.5 m为一节,按上述方法循环开挖—支模—浇注。

⑨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在井内布设钢筋,并进行绑扎和焊接,制作安装钢筋笼。横向受力钢筋N1为φ12@100,在施工挖孔桩护壁时先预埋与挡板钢筋对应连接;N2分布筋为φ8@200,N3拉接筋为φ8@600;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5 mm,挡板中每隔2.0 m设置一个孔径为110 mm的泄水孔。

⑩桩混凝土浇筑。

钢筋笼制作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开始浇筑桩芯混凝土。

⑪开挖挡板土体:桩体浇注完成后,人工破除桩与挡板相连部位护壁混凝土,接着以1 m为一个单元格从下到上采取逐单元进行挡板土体的开挖。

⑫绑扎挡板钢筋网:挡板土体开挖到既定深度后,在坑内绑扎钢筋网。

⑬支模浇注挡板:挡板钢筋网绑扎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开始支设模板,并浇注挡板。

挡板高出地面50 cm,悬空部分采用M10浆砌块石填充,砌体厚度50 cm,嵌入地面以下30 cm。挡板厚30 cm,采用C30现浇混凝土,挡板每隔2 m设置一泄水孔,泄水孔为φ110PVC管;挡板每隔两根桩,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宽约3 cm,填塞沥青麻筋。

⑭回填、平整场地。

分层填筑,每层填厚不大于10~15 cm,一般控制在分层填筑应尽量保证摊铺厚度均匀、平顺。在雨季回填时,填筑面应做成3%~4%的坡度,以利于排水。

(3)技术要求。

①桩孔采用人工进行同时开挖,为保证安全,相邻两孔高差相隔5 m。对土层和破碎岩层段采取边挖边防护的施工方法;开挖以1.2 m为一节,进行护壁施工;对地质条件较好地层可适当增加层厚;对地质条件较差或有地下水出露地层则适当减少层厚,以保证施工安全。

②受现场场地限制和施工工艺制约,钢筋集中在钢筋棚加工制作好后,转运至施工部位现场绑扎、安装。

③无人施工时孔口要遮盖,保证安全。

④孔内的照明装置应具有低压、防爆功能,每次下孔前应对孔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查,确保安全后方能下到孔内作业。

⑤人工挖孔桩的提升设备采用电动弧辘,并设置限位器,防止吊装时下落造成施工人员的伤害,成孔完成后应对孔径,垂直度进行验收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

⑥拆模后应及时进行薄膜覆盖养护7~10 d,确保挡板不开裂。

⑦上节护壁模板未拆除之前禁止开挖下节土方,每节护壁的土方开挖深度应控制在1.2~1.5 m,严禁多节护壁一起浇注。

⑧混凝土的养护必须及时,均安排专人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且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 d。

⑨填筑前按设计要求安好道路土工布,做好碎石反滤层,然后进行墙后回填,用于回填的全部材料,必须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填料既要能被充分压实,又要具备良好的透水性,且不含有草根、腐殖物等杂物。

⑩不同土质分层填筑,不准混合用。回填土要经过选择,含水量要接近最佳含水量。

⑪混凝土使用的水泥、砂、碎石送检合格,已委托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配,配合比经设计、监理和业主确认。

⑫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为50 cm为宜,振捣混凝土时,严禁触碰钢筋。

(4)桩板墙损坏处加固。

如果桩板墙顶部混凝土被砸坏,将即将脱离桩板墙的混凝土清除,再浇混凝土。后浇混凝土质量评定按规范要求预留混凝土实块,同标准养护及标准养护28天,实块实压。与普通混凝土的质量评定的标准和规定进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