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高温施工

2.混凝土高温施工

当室外大气温度达到35 °C及以上时,应按高温施工要求采取措施。

(1)原材料要求。

①高温施工时,应对水泥、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采取遮阳防晒措施,或在水泥贮存仓、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

②根据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和采取温控措施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调整时要考虑以下因素:应考虑原材料温度、大气温度、混凝土运输方式与时间对混凝土初凝时间、坍落度损失等性能指标的影响,根据环境温度、湿度、风力和采取温控措施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调整。

③且在近似现场运输条件、时间和预计混凝土浇筑作业最高气温的天气条件下,通过混凝土试拌合与试运输的工况试验后,调整并确定适合高温天气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

④宜采用低水泥用量的原则,并可采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⑤混凝土班落度不宜小于70 mm。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2)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①应对搅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采取遮阳措施;

②对原材料进行直接降温时,宜采用对水、粗骨料进行降温的方法;可采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合用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设遮阳和隔热设施,也可在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合用水的一部分。混凝土拌合时掺加的固体冰应确保在搅拌结束前融化,并应在拌合用水中扣除;且其重量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C),见表6.1。

表6.1 原材料最高入机温度表

③必要时,可采取喷液态氮和干冰措施,降低混凝土出机温度。

④宜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且混凝土运输搅拌车宜采用白色涂装;混凝土输送管应进行遮阳覆盖,并洒水降温。

(3)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①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5 °C。

②混凝土浇筑宜在早间或晚间进行,且宜连续浇筑。当混凝土水分蒸发较快时,应在施工作业面采取挡风、遮阳、喷雾等措施。

③混凝土浇筑前,施工作业面应遮阳,并应对模板、钢筋和施工机具采用洒水等降温措施,但在浇筑时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裂缝和降低混凝土强度。侧模拆除前宜采用带模湿润养护。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

①质量检查。

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查可分为过程中控制检查和拆模后的实体质量检查。

②施工过程中控制检查。

混凝土施工过程检查,包括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人模温度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测控;混凝土输送、浇筑、振捣;混凝土浇筑时模板的变形、漏浆;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和预埋件位置;混凝土试件制作及混凝土养护等环节的质量。

③实体质量检查。

混凝土拆模后质量检查,包括混凝土构件的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预埋件的数量、位置;混凝土构件的外观缺陷;构件的连接及构造做法;结构的轴线位置、标高、全高垂直度等。

(4)混凝土缺陷修整。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表6.2),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

表6.2 混凝土缺陷表

①一般缺陷修整。

a.对于露筋、蜂窝、孔洞、疏松、外表缺陷,应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用钢丝刷清理,浇水湿润后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

b.裂缝应进行封闭。

c.连接部位缺陷、外形缺陷可与面层装饰施工一并处理。

d.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一般缺陷,可采用装饰修整方法修整。

②严重缺陷修整。

a.应制定专门处理方案,方案经论证审批后方可实施。对可能影响结构性能的混凝土结构外观严重缺陷,其修整方案应经原设计单位同意。

b.露筋、蜂窝、孔洞、夹渣、疏松、外表质量严重缺陷,应凿除胶结不牢固部分的混凝土至密实部位,用钢丝刷清理,支设模板,浇水湿润并用混凝土界面剂套浆后,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并振捣密实,且养护不少于7 d。

c.开裂严重缺陷,对于民用建筑及无腐蚀介质工业建筑的地下室、屋面、卫生间等接触水介质的构件,以及有腐蚀介质工业建筑的所有构件,均应注浆封闭处理,注浆材料可采用环氧、聚氨酯、氰凝、丙凝等;对于民用建筑及无腐蚀介质工业建筑不接触水介质的构件,可采用注浆封闭、聚合物砂浆粉刷或其他表面封闭材料进行封闭。

d.清水混凝土及装饰混凝土的外形和外表严重缺陷,宜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修补后用磨光机械磨平。

e.钢管混凝土不密实部位,应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然后将钻孔补焊封固。

f.混凝土结构尺寸偏差严重缺陷,修整方案宜应制定专项修复矫正方案,由原设计单位制订。

g.混凝土结构缺陷修整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无收缩开裂或产生鼓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修整方案的目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