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主动防护网结构配置及防护功能
(1)GAP1(普通简单型)。
网型:钢丝绳网。
结构配置:边沿(或上沿)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DO/08/300钢绳网+上下沿锚固+上下沿(或横向)支撑绳]。
主要防护功能:围护作用,限制落石运动范围,部分抑制崩塌的发生。
(2)GAR2(普通型)。
网型:钢丝绳网。
主动防护网。
结构配置:系统钢丝绳锚杆+支撑绳+缝合绳,孔口凹坑+张拉[或边沿(上沿)锚固(钢索锚杆2-4 m距4.5 m)+纵横向支撑绳(2-φ16)+钢丝绳网(◇08/300/4×4 m2)+缝合绳(φ8)]
主要防护功能:坡面加固,抑制崩塌和风化剥落、的发生,限制局部或少量落石运动范围
(3)GPS1(普通常用型)。
网型:钢丝绳网+钢丝格栅。
结构配置:同GAR1+钢丝格栅(GAR1+SO/2.2/50铁丝格栅)。
主要防护功能:同GAR1,有小块落实时选用。
(4)GPS2(普通常用型)。
网型:钢丝绳网+钢丝格栅。
结构配置:同GAR2+钢丝格栅[或边沿(上沿)锚固(钢索锚杆2~4 m距4.5 m)+纵横向支撑绳(2-φ16)+钢丝绳网(◇08/300/4×4 m2)+缝合绳(φ8)+SO/2.2/50铁丝格栅+系统锚固]。
主要防护功能:同GAR2,有小块危石或土质边坡时选用。
特点编辑:具有高柔性,高防护强度,易铺展性。适应任何坡面地形,安装程序标准化、系统化。
(5)SNS主动防护网。
系统采用模切化安装方式,工期短,施工费用低。系统材料的特殊制造工艺和高防腐防锈技术,决定了系统的超高寿命。系统能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点,其防护区域可以充分地保护土体、岩石的稳固,便于人工绿化,有利于环保。
作用原理上类似于喷锚和土钉墙等面层护坡体系,但因其柔性特征能使系统将局部集中荷载向四周均材质:钢丝绳网、普通钢丝格栅(常称铁丝格栅)和TECCO高强度钢丝格栅匀传递以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防护能力,即局部受载,整体作用,从而使系统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并降低单根锚杆的锚固力要求。
工程措施:通常采用GPS2型SNS防护系统对危岩予以加固。该系统采用2φ16钢绳锚杆,锚杆间距4.5 m×4.5 m布设,上沿锚孔深度为3 m,下沿深度为2 m,孔径42 mm;支撑绳采用φ16钢绳,纵横铺设与锚杆连接,锚固点采用重型鸡芯环(H5/8)固结,支撑绳端头采用DIN714绳卡与锚杆头固结,以此形成骨架网。骨架网形成后,按设计安装防护网片,采用φ8高强度钢绳缝合,缝合绳起、止端头采用DIN741绳卡固结。
施工工艺:测量定位及工作面放线→边坡危岩防护处理→搭设施工脚手架→测量精确放线确定锚索孔→钻凿锚孔并清孔→安装锚孔并注浆→安装纵、横支撑钢绳并张拉、锚固→从上而下铺搭格栅网并缝合→由上而下铺设高强度钢绳菱形网→固定连接缝合绳与网绳→将钢绳网与格栅网进行相互扎结→质量检测→竣工验收。
施工方法:
①测量放线为满足施工需要和规范要求,对导线点进行核实和加密,所有导线资料必须经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方可用于施工。
②人工清理坡面浮土及浮石、搭设施工脚手架为保证施工安全,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应先用人工清理坡面上的浮土及浮石,然后搭设施工脚手架,脚手架的结构必须稳固。
③测量放线确定锚杆孔、钻孔并清孔测量放线确定锚杆孔位时,可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 m的调整量,并在每一孔位处凿一定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 cm,深20 cm。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除孔内粉尘,孔深应比设计锚杆长度长5 cm以上,孔径不小于φ42。边坡岩层破碎、松散时,钢绳锚杆可适当加长。
④安装锚杆并注浆,注浆插入锚杆,锚杆外露环套顶端不能高出地表,且环套段不能注浆,以确保支撑绳张拉后尽可能紧贴地表。采用不低于M30的水泥砂浆灌注,孔内应确保浆液饱满,锚固后的锚绳抗拔力不得小于50 kN。
⑤安装并张拉、锚固纵横向支撑绳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后各用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⑥铺挂缝合格栅网从上而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 cm,两张格栅网间的缝合以及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2扎丝按1 m间距进行扎结(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下)。
⑦铺设高强度钢绳菱形网并缝合从上向下铺设高强度钢绳菱形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 m(或27 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连接。
⑧预应力加固支撑绳和φ16网片的加固力不得小于2T。
SNS主动防护网施工技术方案杆间的距离应基本一致,其相差不宜大于150 mm,否则应做调整。5、严把原材料质量关。本防护系统的所有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检验符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