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1 钢 筋

6.4.1 钢 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筋种类很多,通常按生产工艺、力学性能等分成不同的品种。钢筋按生产工艺可分为:热轧钢筋、冷拉钢筋、冷拔钢丝、热处理钢筋、碳素钢丝和钢绞线等。其中后三种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钢筋按化学成分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碳素钢钢筋按含碳量多少,可分为:低碳钢钢筋(含碳量低于0.25%,如3号钢)、中碳钢钢筋(含碳量0.25%~0.7%)和高碳钢钢筋(含碳量0.7%~1.4%)普通低碳钢钢筋是在低碳钢和中碳钢的成分中加入少量合金元素,获得强度高和综合性能好的钢种,其主要品种有20锰硅、40硅2锰钒、45硅2锰钛等。

钢筋按力学性能分为:I级钢筋(235/370级,即屈服点为235 N/mm2;抗拉强度为370 N/mm2)。Ⅱ级钢筋(335/510级)、Ⅲ级钢筋(370/570级)和Ⅳ级钢筋(540/835级)等。此外,钢筋还可按轧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月牙形、螺旋形、人字形钢筋);按供应形式分为:盘圆钢筋(直径不大于10 mm)和直条钢筋(长度为6~12 m);钢筋按直径大小可分为:钢丝:(直径3~5 mm)、细钢筋(直径6~12 mm)、中粗钢筋(直径12~20 mm)和粗钢筋(直4径大于20mm)。[HPB235(Ⅰ级),为热轧普通钢筋;HRB335(Ⅱ级),为热轧带肋钢筋;HRB400(Ⅲ级),为热轧带肋钢筋;RRB400(余热处理Ⅲ级),为余热处理带肋钢筋]。钢筋出厂应有出厂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运到工地后,应根据品种按批分别堆存,不得混杂,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对钢筋进行机械性能检验,不符合规定时,应重新分级。钢筋在使用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时,还应检验其化学成分,检验有害成分硫,磷、砷的含量是否超过允许范围。

钢筋工程主要包括:钢筋的加工、钢筋的制备及钢筋的安装成型等。其中钢筋加工一般又包括钢筋的冷处理(现在基本不用)、调直、剪切、弯曲、绑扎及焊接等工序。

随着建筑施工预制装配化和生产工厂化的日益发展,钢筋加工一般都先集中在车间采用流水作业,以便于合理组织生产工艺和釆用新技术,实现钢筋加工的联动化和自动化。

钢筋的加工包括冷拉、冷拔、调直、除锈、切断、弯曲成型、焊接、绑扎等。钢筋加工过程:钢筋的冷加工,有冷拉、冷拔和冷轧,用以提高钢筋强度设计值(表6.8),能节约钢材,满足预应力钢筋的需要。

表6.8 钢筋品种及机械性能

1.钢筋的冷拔,冷拉

钢筋冷拔是用强力将直径为6~8 mm的Ⅰ级光圆钢筋在常温下通过特制的钨合金拔丝模,多次拉拔成比原钢筋直径小的钢丝,使其发生塑形变形。冷拉是纯拉伸的线应力,而冷拔是拉伸和压缩兼有的立体应力。钢筋经过冷拔后,横向压缩、纵向拉伸,钢筋内部晶格产生滑移,抗拉强度标准值可提高50%~90%。但塑性降低,硬度提高。这种经冷拔加工的钢筋称为冷拔低碳钢丝。冷拔低碳钢丝分为甲、乙级,甲级钢丝主要用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筋,乙级钢丝用于焊接网片和焊接骨架、架立筋、箍筋和构造钢筋。

钢筋的冷拉是在常温下对钢筋进行强力拉伸,拉应力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调直钢筋适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受拉钢筋:冷拉HRB335、HRB400、RRB400级钢筋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的预应力筋。

冷拉后钢筋有内应力存在,内应力会促进钢筋内的晶体组织调整,经过调整,屈服强度又进一步提高。该晶体组织调整过程称为“时效”。HPB235、HRB335钢筋的时效过程在常温下需15~20 d(称自然时效),但温度在100 °C时只需2 h即完成,因而为加速时效可利用蒸汽、电热等手段进行人工时效。HRB400、RRB400钢筋在自然条件下一般达不到时效的效果,宜用人工时效。一般通电加热至150~200 °C,保持20 min左右即可。

不同炉批的钢筋,不宜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进行冷拉。多根连接的钢筋,用控制应力的方法进行冷拉时,其控制应力和每根的冷拉率均应符合规定;当用控制冷拉率方法进行冷拉时,实际冷拉率按总长计.钢筋冷拉速度不宜过快,一般以每秒拉长5 mm或每秒增加5 N/mm2拉应力为宜。当拉至控制值时,停车2~3 min后,再行放松,使钢筋晶体组织变形较为完全,以减少钢筋的弹性回缩。预应力钢筋由几段对焊而成时,应在焊接后再进行冷拉,以免因焊接而降低冷拉所获得的强度。

冷拉设备:冷拉设备由拉力设备、承力结构、测量设备和钢筋夹具等部分组成,拉力设备可采用卷扬机或长行程液压千斤顶;承力结构可采用地锚;测力装置可采用弹簧测力计、电子秤或附带油表的液压千斤顶。

式中 Q——冷拉设备能力(kN);

T——卷扬机能力(kN);

K'——滑轮组省力系数;

F——冷拉小车与地面的阻力,可实测(kN)。

K'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f——单个滑车的阻力系数,对青铜轴套的滑车f=1.04;

n——滑车组的工作线数。

2.钢筋接头连接

钢筋接头连接方法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绑扎连接由于需要较长的搭接长度,浪费钢筋,且连接不可靠,故宜限制使用。焊接连接的方法较多,成本较低,质量可靠,宜优先选用。机械连接无明火作业,设备简单,节约能源,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可全天候施工,连接可靠,技术易于掌握,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现场焊接有困难的场合。

3.绑扎连接

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及两端用20~22号铁丝扎牢。受拉钢筋绑扎连接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的规定。

各受力钢筋之间采用绑扎接头时,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1的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受拉区不得超过25%;②受压区不得超过50%。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s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且不应小25 mm。采用绑扎骨架的现浇柱,在柱中及柱与基础交接处,其接头面积允许百分率,经设计单位同意,可适当放宽。绑扎接头区段的长度l范围内,当接头受力钢筋面积百分率超过规定时,应采取专门措施。

表6.9 钢筋绑扎接头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