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养护

10.混凝土的养护

浇捣后的混凝土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需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过快,出现脱水现象,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黏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剥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其中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所以浇筑后的混凝土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 h以内加以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和真空脱水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汽养护、蓄热养护等。

(1)自然养护。

对混凝土进行自然养护,是指在平均气温高于+5 °C:的条件下使混凝土保持湿润状态。自然养护又可分为洒水养护和喷洒塑料薄膜养生液养护等。洒水养护是用吸水保温能力较强的材料(如草帘、芦席、麻袋、锯末等)将混凝土覆盖,经常洒水使其保持湿润。养护时间长短取决于水泥品种,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7 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少于14 d;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 d。洒水次数以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润湿状态为宜。

喷洒塑料薄膜养生液养护适用于不易洒水养护的高耸构筑物和大面积混凝土结构及缺水地区。它是将养生液用喷枪喷洒在混凝土表面上,溶液挥发后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塑料薄膜,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绝,阻止其中水分的蒸发,以保证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在夏季,薄膜成型后要防晒,否则易产生裂纹。对于表面积大的构件(如地坪、楼板、屋面、路面等),也可用湿土、湿砂覆盖,或沿构件周边用黏土等围住,在构件中间蓄水进行养护。混凝土必须养护至其强度达到1.2 N/mm2以上,才准在上面行人和架设支架、安装模板,且不得冲击混凝土。

(2)蒸汽养护。

蒸汽养护就是将构件放置在有饱和蒸汽或蒸汽空气混合物的养护室内,在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环境中进行养护,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使混凝土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规定的强度标准值。蒸汽养护过程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①静停阶段。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室温下停放养护叫作静停。时间为2~6 h,以防止构件表面产生裂缝和疏松现象。

②升温阶段。是构件的吸热阶段。升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构件表面和内部产生过大温差而出现裂纹。对薄壁构件(如多肋楼板、多孔楼板等)每小时不得超过25 °C其他构件不得超过20 °C用干硬性混凝土制作的构件,不得超过40 °C。

③恒温阶段。是升温后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此时强度增长最快,这个阶段应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最高温度不得大于95 °C,时间为3~8 h。

④降温阶段。是构件散热过程。降温速度不宜过快,每小时不得超过10 °C,出池后,构件表面与外界温差不得大于20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