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操作要点
(1)施工准备。
①复核设计图纸,掌握设计意图,拟定施工方案,组织三级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
②根据设计图纸,选择砂浆及混凝土配合比,按设计坡率清理边坡。
(2)肋柱、挡板预制。
①构件可采用工厂化或就地预制,采用何种形式要根据现场实际和施工单位条件而定。一般当施工现场场地狭窄,选择工厂预制,可保证面板质量,但在运输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构件破损。面板在运输和堆放时要竖立,不可平放堆叠。
②预制场地要平整加固,当采用底垫时可不设置混凝土地面。面板预制模板以组合钢模板为佳,若采用木模时应内衬铁皮;模具要涂刷隔离剂,使用后及时清理。
③按规范要求做好钢筋及预埋件的下料、弯制、绑扎、焊接等工序,预制时应控制好预埋件(预埋孔)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有露筋现象。
④按照配合比配置干硬性或半干硬性混凝土,严格控制用水量。采用混凝土振动器振捣混凝土,边角处辅以人工捣固,确保混凝土密实。
⑤按规定做好构件的脱模、养护,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集中养护28 d。
(3)边坡开挖。
①锚杆挡土墙应自下而上进行施工。施工前,应清除岩面松动石块,整平墙背坡面。
②边坡开挖,一般要跳槽开挖,除尽量缩短工期外,还应根据情况考虑临时支撑,以免山坡坍塌,影响锚杆抗滑力。
(4)施工放样。
①复测定线,恢复中心线,定出肋柱的基线桩,准确定出挡土墙位置和高程。
②测定孔位,用仪器测出各个锚孔的位置,并设置孔位方向桩,以便校正。
(5)钻孔。
①根据施工图所规定的孔位、孔径、长度与倾斜度可采用冲击钻或旋转钻钻孔,钻孔采用流水作业法,要做好钻孔地质记录,成孔孔壁必须顺直、完整。
②钻孔深度须超过挡土墙后的主动土压力区和已有的滑动面,并需在稳定层中达到足够的有效锚固长度。当岩层风化程度严重或其性质接近土质地层时,可加用套管钻进,以保证钻孔质量。
③在岩石低端钻至要求的深度成孔后,用高压风清孔,将孔内壁及端部残留废土清除干净。严禁用水冲洗。
(6)锚杆制作安装。
①锚杆类型规格及性能应与设计相符合,应按施工图尺寸下料、调直、除污、制造。
②插入钻孔的锚杆要顺直,并应除锈,在锚固段部分一般用水泥砂浆防护。锚杆孔外部分需做防锈层,采用在钢筋表面涂防锈底漆,再采用包扎沥青麻布、两层或塑料套管及化学涂料等方法进行防锈。如防镑层局部遭到破坏,应及时加以修复处理。
③锚杆放入孔内时需居中,可沿锚杆长度间隔2 m左右焊接定位支架。孔位允许偏差 ±50 mm,深度允许偏差-10~50 mm。
④清孔完毕后应及时安装锚杆,把预制好的锚杆钢筋缓慢地送入钻孔内,定位支架在锚杆下部撑住,插入锚杆时应将灌浆管与锚杆钢筋同时放至钻孔底部。预制的锚杆钢筋应保持顺直。
⑤有水地段安装锚杆,应将孔内水排除或采用早强速凝药包式锚杆。
(7)灌浆。
①按施工配合比采用搅拌机拌制砂浆,随拌随用,经过2.5 mm×2.5 mm的滤网倒入储浆桶,桶内水泥砂浆在使用前仍需低速搅拌,防止砂浆离析。
②压浆用砂以中砂为宜,一般采用配合比为11∶(重量比)、水胶比不大于0.50的水泥砂浆,同时尽可能采用膨胀水泥。为避免孔内产生气垫,压浆泵料仓内要始终有一定的砂浆。
③采用重力灌浆与压力灌浆相结合的方法灌注。先将内径5 cm胶管与锚杆同时送人距锚孔底10 cm处,用灌浆泵(灌浆压力为0.3 MPa左右)使砂浆在压力下自孔底向外充满。随浆灌筑,把灌浆管从孔底朝孔口缓慢匀速拔出,但要保持出管口始终埋入砂浆1.5~2.0 m。当砂浆灌至孔口时立即减压为零,以免在孔口形成喷浆。灌浆管拔出后立即将制作好的封口板塞进孔口,灌浆结束。
④砂浆锚杆安装后,不得敲击、摇动,普通砂浆在3 d、早强砂浆在12 h内不得在杆体上悬挂重物。
(8)肋柱挡板安装。
①待锚杆孔内砂浆达到施工图标示强度70%以后,方可进行立柱和挡板安装工作。安装挡板时,应随时做反滤层和墙背回填。
②挡板安装前应将飞边打掉,防止安装后超出柱顶,对立柱、挡板的倒运、安装应符合混凝土强度要求并防止碰撞和振动,以免损坏构件。
③锚杆挡土墙立柱间距要求正确或用卡尺固定,以使挡板和柱搭接部分尺寸符合施工图要求;挡板与立柱搭接部分接触面应保持平整,可填入少量砂浆,避免产生集中受力。
④锚杆焊接、锚固及防锈是锚杆施工中的关键工序,应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
(9)铺设反滤层泄水孔。
泄水孔按施工图要求设置,孔径为φ80 mm,当墙背土为非渗水土时,应在最低排泄水孔至墙顶以下0.5 m高度内,填筑不小于0.3 m厚的砂砾石等反滤层。
①墙后土石回填。
挡板后填料应均匀,不应填入大块石料,以免挡墙集中受力。
②分级平台封闭。
分级式挡土墙平台应回填密实,并做好泄水坡或设排水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