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6.7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预应力混凝土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科学技术,自1928年法国的弗来西奈首先研究成功预应力混凝土后,经过数十年的推广应用与改进提高,已成为一项专门技术。我国自1956年开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以来,至今已有40年历史。50~6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主要用于单层工业厂房的屋面板、屋架和吊车梁,而用于柱子、基础和地坪则较少;60~70年代,我国结合民用建筑和农村住宅的发展,研制与推广了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混凝土中、小型构件,如平板、空心板、小梁等,与此同时发展了板梁合一的预应力构件,如T形板梁、V形折板和马鞍形壳板等。1977年以后,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大开间与大跨度层结构体系的研究与应用,预应力技术从单个构件阶段发展到预应力结构新阶段.主要的结构体系有:装配整体预应力板柱结构、无黏结预应力现浇平板结构、预应力薄板叠合板结构、大跨度部分预应力框架结构、竖向预应力剪力墙结构等。预应力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除能提高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外,还具有减轻自重,节约材料,增加构件的耐久性,降低造价和扩大预制装配化程度的优点。预应力混凝土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先张法、后张法两大类;按钢筋张拉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机械张拉、电热张拉与自应力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