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滑桩

1.抗滑桩

抗滑桩是防治滑坡的一种工程建筑物,最先在铁路上使用,后来逐步发展为一项防治滑坡的重要工程措施,该技术具有施工工期长、效果突出的特点:①施工工艺比较简单;②采用方形桩;③人工挖孔桩;④地质专业技术要求高。

抗滑桩原理:通常为钢筋混凝土或钢轨混凝土桩体,根据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分为单排抗滑桩及多排抗滑桩。单排抗滑桩通常设置于滑坡前沿且与桩间墙相连接形成整体,桩间墙通常为两种,一种是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另一种是浆砌片石挡土墙。

抗滑桩由锚固段及抗滑段组成,锚固段是保证桩体的自身稳定性,抗滑段主要承担滑坡土体的下滑力,它的作用是阻止滑坡体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承担滑坡体的整体下滑力,从而达到增强山体滑坡的稳定性及滑坡整治、加固的目的。

(1)抗滑桩的直径和间距。

抗滑桩水平截面长a、宽b和间距抗滑桩通常设计为矩形,抗滑桩的间距通常为抗滑面边长的2倍。

(2)抗滑桩的长度及锚固深度。

抗滑桩的长度与滑坡体滑面的埋置深度有关。滑面是抗滑桩设计的锚固点,抗滑桩的锚固深度大于或等于桩长的1/3,因此在抗滑桩设计过程中确定滑坡体滑面的准确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单层滑面的滑坡体,相对来讲,其滑面的准确位置通过地质钻探就能确定,但对于多年形成的古滑坡来讲,其滑动面往往不止一个,这就给滑坡整治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也就是部分地段的滑坡要经过多次整治方能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抗滑桩的强度:通常设计为C25钢筋(钢轨)混凝土,如表2.41所示。

表2.41 抗滑桩水平截面长、宽和间距取值

注:抗滑桩水平截面长a,宽b和间距d的取值与滑坡体的地质情况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