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施工工艺

6.施工工艺

(1)三维植被网防护。

①适用范围。

适用于砂性土、土夹石及风化岩石,且坡率缓于10.75∶的边坡防护。

②施工准备。

施工前,备好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工网垫、黏性土壤、竹钉等。

③操作要点。

a.坡面平整。将预铺网垫的坡面用人工平整夯实达到设计要求。

b.铺种植土。在平整好的坡面上铺种植土,土壤厚度可视土壤类型及坡面平整度做适当调整。

c.铺土工网垫。把网垫铺设在坡面上,其搭接宽度不得小于0.2 m,然后用竹钉沿网垫四周以1.0 m间距固定,路堤固土网垫伸入护肩不小于0.6 m。路堤坡脚处埋入地面以下不小于0.4 m,坡脚有脚墙段埋人脚墙内侧0.6 m范围内,路堑堑顶外1.0 m设三角形封闭槽,槽深0.4 m,固土网垫埋入封闭槽底,堑底同路堤坡脚设置。

d.撒草籽。网垫铺设完后,首先在网垫上撒厚约1 cm粉细砂,然后撒种草籽,再撒厚1 cm左右粉细砂并拍实,最后浇水养护。

e.场地清理。施工完成后进行场地清理工作,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整洁,文明施工。

f.定期浇水养护。

(2)骨架植物防护。

①适用范围。

骨架植物防护包括浆砌片石或水泥混凝土骨架植草防护、多边形水泥混凝土空心块植物防护,适用于土质和全风化岩石坡率缓于10.75∶的边坡,当坡面受雨水冲刷严重或潮湿时坡率应缓于11∶。

②施工准备。

a.施工前先清理施工场地,修整边坡使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然后按图纸所示的尺寸进行骨架挖槽施工放样;

b.检查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根据设计尺寸在预制场内进行混凝土预制块的集中预制。

③操作要点。

a.边坡开挖。根据设计坡度进行边坡骨架基槽挂线开挖,坡面清刷后拍打密实、平整。

b.混凝土预制块砌筑。经检查砌筑地带的标高和边坡坡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混凝土预制块砌筑要求整齐、顺直,无凹凸不平现象。

c.混凝土预制块自下而上挂线砌筑,保证坡面平顺,并交错嵌紧,砌体隔10~15 m设置沉降缝一道,并在设计位置预留泄水孔。

d.骨架形成后,应及时进行铺草皮或播种草种。

e.养护。经必要的养护后,将砌筑材料的残留物清除干净,同时不得损坏已成的网格,如有松动或脱落之处必须及时修整。

f.定期浇水养护。

(3)砌筑圬工坡面防护。

①适用范围。

浆砌片石护坡适用于坡度缓于11∶的易风化岩石和土质路堑边坡;水泥混凝土预制块护坡适用于石料缺乏的路基边坡防护;护面墙适用于易风化或风化严重的软质岩石的挖方边坡以及坡面易受侵蚀的土质边坡,边坡不陡于10.5∶。

②施工准备。

a.砌体砌筑前先行测量放样、立杆挂线,确保线形顺直,砌体平整;

b.先清除边坡松动岩石,清出新鲜面,边坡上的凹陷部分挖成台阶,以便施工时用同标号的圬工砌补。

③操作要点。

a.分段跳槽开挖基坑,开挖的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基础砌筑。

b.砌筑基础、坡面时,均采用人工挤浆法操作。拌制水泥砂浆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配料。

c.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土质,夯填密实后,则可直接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岩层,则必须将其表面湿润后再坐浆砌筑。

d.每隔2~3 m时,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泄水孔,孔径0.1 m,墙身沿线路方向每隔10~15 m设沉降缝,缝宽2 cm。护坡下设砂砾垫层,顶部应用原土夯填,以免水流冲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