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操作要点

4.操作要点

(1)预备面板和拉筋。

①根据钢筋混凝土面板设计的各种型号和形状及面板与拉筋连接的方式,准确计算出各种型号面板的数量,有计划地对各型面板进行预制。

②根据不同材料的拉筋(聚烯烃复合工程塑料带、钢塑复合拉筋带、钢筋混凝土拉筋条)型号,由专业厂家定制或自行预制拉筋带或拉筋条。为了便于搬运,钢筋混凝土拉筋采取预制

③拉筋节串联焊接而成,拉筋节长度以不超过2 m为宜。

(2)设计制作面板及钢筋混凝土拉筋节的模型

①面板灌注模型采用钢模,模型各部尺寸必须精确,端面要光滑,安装要方便、牢固并易拆卸。

②每种型号面板及拉筋节要制作多组模型,以利于成批灌注。

(3)预制钢筋骨架。

①不同型号的面板和拉筋节,钢筋骨架不同。在灌注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好各型钢筋骨架。

②预制好的钢筋骨架应分型号妥善储放,以免锈蚀。对已经锈蚀的钢筋要除锈。

③预埋连接钢筋或钢筋环应准确安装在设计要求的位置上,并与骨架连接牢固。连接钢筋应确保焊接质量。

(4)立模。

立模时须同时立多组模型,以利于成批灌注。灌注时,面板表面在模型面,背面采用人工抹光。

(5)灌注面板及拉筋节混凝土。

①要按设计强度做好施工配合比。

②拌和料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以确保面板和拉筋节的混凝土强度。

③应选用粒径为1~3 cm的碎石,以利捣固密实。

④面板的捣固采用插入式捣固器,严格控制捣固时间及捣固顺序,以防面板表面出现水泡及麻面,确保面板表面的光洁度。

⑤可添加早强剂,以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⑥在混凝土初凝时要分别用木抹和钢抹将面板背面抹平抹光。拉筋节表面不要求平顺光洁,以确保有较大的摩擦系数。

(6)基础施工。

①挡土墙基底的承载力,直接关系到挡土墙的稳定性。经检查基底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必须按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处理。

②墙面基础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方能灌注基础混凝土。

③墙面基础一般设计为现浇的C15混凝土条形基础,应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施工,用插入式振动器捣固,确保混凝土强度。基础混凝土灌注完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基础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控制基础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及尺寸,以便面板安装时能顺利进行。

(7)墙体施工。

墙体为分层施工,每层含墙面板安装、填料、摊铺、夯实、拉筋节安放、焊接、防腐处理各道工序。

(8)面板安装。

①底层面板必须将墙基找平、画线后进行。以上各层面必须挂线安装。

②每层面板尽可能按沉降缝分段进行安装。首先在两端各精心安装一块面板作为标准,再挂线安装中间的面板。

③由于灌注面板时可能产生尺寸误差,在拼装时,须用凿子、手砂轮等工具对面板周边楔口进行整修。必要时还须用砂浆进行调整,使其表面与标准面板平行,上周边与标准面板上周边水平,且整个墙面与基础面垂直。

④墙面设计是垂直的,但考虑到碾压后墙面会产生一定的向外倾斜,施工时应向内收坡1.6%。

(9)填料的填筑、摊铺及夯实。

①每层填料填筑高度以夯实后基本上与面板预埋连接钢筋齐平为准。

②墙内填料应采用35φ=°、r>18 kN/m3的砂类土、砾石土、碎石土及砂夹卵石,以确保拉筋受到较大的摩擦力。填料为砂夹石时,卵石含量不得超过 30%,卵石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 cm。填料为其余种类时,紧靠墙背后必须填0.3 m厚的砂夹卵石反滤层。

③填料在摊铺填筑及夯实时,不得使用大型机械,以免损伤拉筋,影响墙面的稳定性。

④填料的密实度,关系到墙体的稳定性,必须加强夯实。砂夹卵石采用水夯法,其余种类填料用小型压路机压实。压实的顺序为:拉筋中部—尾部—前部,压实系数K>0.9。

(10)拉筋铺设

①拉筋应平直、密贴地铺设在已碾压密实的填料上,同一层拉筋应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并垂直于面板。可用加垫中粗砂或掏沟槽的办法来满足其要求。

②对复合拉筋带的铺设时,要控制好预拉力。预拉力过大,墙面板将被向内拉动;预拉力过小,拉筋带未张紧,填土碾压后墙面板将外移,致使墙面不平整。可采用张紧器对布好的一排拉筋带同时张紧的办法来完成。面板的预埋拉筋环,应在安装前就刷两道防锈漆,待拉筋定位后,应及时用水泥砂浆保护。

③铺设预制钢筋混凝土拉筋时,面板预埋连接钢筋与拉筋节之间的焊接要牢固,钢筋的焊接接头和外露部分要认真进行除锈、防锈、防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