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查与控制
井筒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资料掌握不全,下沉控制不严,以及其他各种原因,可能发生土体破坏、井筒倾斜、筒壁裂缝、下沉过快、或不继续下沉等事故,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校正。
(1)土体破坏。
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产生破坏土的棱体。土质松散,更易产生。因此,当土的破坏棱体范围内有已建构筑物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构筑物安全,并对构筑物进行沉降观察。
(2)井筒倾斜的观测。
井筒下沉时,可能发生倾斜,倾斜误差校正结果有可能使井筒轴线水平位移井筒超过表6.4所示偏差值。
表6.4 下沉允许偏差
井筒发生倾斜的主要原因是刃脚下面的土质不均匀,井壁四周土压力不均衡,挖土操作不对称,以及刃脚某一处有障碍物所造成。井筒是否倾斜可采用井筒内放置垂球观测、电测等方法确定,或在井外采用标尺测定、水准测量等方法确定。
由于挖土不均匀引起井筒轴线倾斜时,用挖土方法校正。在下沉较慢的一边多挖土,在下沉快的一边刃脚处将土夯实或做人工垫层,使井筒恢复垂直。如果这种方法不足以校正,就应在井筒外壁一边开挖土方,相对另一边回填土方,并且夯实。
在井筒下沉较慢的一边增加荷载也可校正井筒倾斜。如果由于地下水浮力而使加载失效,则应抽水后进行校正。在井筒下沉较慢的一边安装震动器震动或用高压水枪冲击刃脚,减少土与井壁的摩擦力,也有助子校正井筒轴线。
下沉过程中障碍物处理:下沉时,可能因刃脚遇到石块或其他障碍物而无法下沉,松散土中还可能因此产生溜方,引起井筒倾斜。小石块用刨挖方法去除,或用风镐凿碎,大石块或坚硬岩石则用炸药清除
(3)井筒裂缝的预防及补救措施。
下沉过程中产生的井筒裂缝有环向和纵向两种。环向裂缝是由于下沉时井筒四周土压力不均造成的。为了防止井筒发生裂缝,除了保证必要的井筒设计强度外,施工时应使井筒达到定强度后才能下沉。此外,也可在井筒内部安设支撑,但会增加挖运土方困难。井筒的纵向裂缝是由于在挖土时遇到石块或其他障碍物,井筒仅支于若干点,混凝土强度又较低时产生的。爆震下沉,亦可能;发生裂缝。如果裂缝已经发生,必须在井筒外面挖土以 & 少该向的土压力或撤除障碍物,防止裂缝继续扩大,同时用水泥砂浆、环氧树脂或其他补强材料涂抹裂缝缝进行补救。
(4)井筒下沉过快或沉不下去。
由于长期抽水或因砂的流动,使井筒外壁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减少;或因土的耐压强度较小,会使井筒下沉速度超过挖土速度而无法控制。在流沙地区常会产生这种情况。防治方法一般多在井筒外将土夯实,增加土与井壁的摩擦力。在下沉将到设计标高时,为防止自沉,可不将刃脚处土方挖去,下沉到设计标高时立即封底。也可在刃脚处修筑单独式混凝土支墩或连续式混凝土圈梁,以增加受压面积。
沉井沉不下去的原因,一是有障碍,二是自重过轻,应采取相应方法处理。
混凝土是十分重要的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如给水排水工程中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管道材料等:也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建造。所以在整个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工程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现场整体浇筑结构,也可以是预制构件装配式结构。现场浇筑整体性好,抗渗和抗震性较强,钢筋消耗量也较低,可不需大型起重运输机械等。但施工中模板材料消耗量大,劳动强度高,现场运输量较大,建设周期一般也较长。预制构件装配式结构,由于实行工厂化、机械化施工,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并为改善现场施工管理和组织均衡施工提供了有利条件。无论采用哪种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工程都是由各具特点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土工程所组成。它们的施工都要针对具体工程实际,选择最适宜的施工工艺和方法,采用不同的机械设备和使用不同性质的材料,经过多项施工过程由多个工种密切配合而共同完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