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025年09月15日
目录
自序
上编
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政策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二、康有为早期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光绪十五年之前)
《教学通义》
《民功篇》
《康子内外篇》
《实理公法全书》
《上清帝第一书》与《论时务》
三、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前的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
新学伪经说
孔子改制说
大同三世说
四、光绪二十一年康有为三次上书、强学会与梁启超《变法通议》
三条建策——求人才、慎左右、通下情
政府机构与官员(国政)
经济与财政(富国)
社会与经济(养民)
社会与文化教育(教民)
军事(练兵)
强学会及其欲办诸事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及其他政论文章
五、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政策设计及其被采纳、实施的情况
《上清帝第五书》《第六书》——总体改革思想
“制度局”的变种与“懋勤殿”的人选
发行纸币与大借洋款
政府经济机构、专利权、删减《则例》、京师道路整治
科举、学堂、译书
出洋游历、报馆与报律、禁缠足、孔教会、保国会
联英联日的外交策略
六、结语
下编
第一章 论戊戌时期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一、《古议院考》及其思想资料的辨识
二、《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大同三世说”中的“民主”
三、《湖南时务学堂初集》:“开民智”的方向
四、《论湖南应办之事》:通往议会的道路
五、结语
第二章 康有为与进化论
一、康有为、梁启超回拒严复
二、康有为最初接触与言及“进化”
三、“大同三世说”与进化论
《〈礼运〉注》
《〈孟子〉微》
《〈中庸〉注》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等著述
四、“发明”与“暗合”:梁启超与康有为的说法
五、《大同书》:进化与天演的背离
六、结语
第三章 戊戌时期康有为“大同三世说”思想的再确认——兼论康有为一派在百日维新前后的政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二、康有为弟子的言说
徐勤
刘桢麟
王觉任
黎祖健
欧榘甲
麦孟华
韩文举、何树龄、孔昭焱、陈继俨的言说
一般性的结论与梁鼎芬、梁启超的评论
三、“保中国不保大清”与“自上”“自下”的变法方案
四、梁启超“自下”进行的思想革命
五、康有为的“自上”之路及其策略调整
六、结语
第四章 中学或西学?——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学术思想与政治思想之底色
一、问题的提出
二、“宋学义理之体”与“西学政艺之用”
早期著述的检视
《日本书目志》按语
康有为的“体”“用”说
三、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及桂林讲学内容的中、西学比例关系
《长兴学记》
《万木草堂口说》等记录
《桂学答问》
四、梁启超的说法:“中学西学”“折中孔子”
《学要十五则》
《西书书目表》《读西学书法》与“中本西用说”
“政治学院”的设计
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约》《功课详细章程》
五、结语
第五章 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洪水说”“地顶说”“地运说”——兼论《康子内外篇》的写作与完成时间
一、万木草堂中的口说:“洪水说”“地顶说”
二、《康子内外篇》中的说法:“地势说”
三、康门弟子的解读:“地运说”
徐勤的说法
刘桢麟的说法
梁启超的说法
四、结语
附编
第一章 梁启超《变法通议》的写作计划、发表与结集
一、《时务报》时期
二、《清议报》时期
三、结集的过程与误读的产生
第二章 梁启超《变法通议》进呈本阅读报告
一、收藏的情况
二、进呈本与抄本的内容核查及做出相关判断的理由
三、梁启超的意图
征引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