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梁启超的说法:“中学西学”“折中孔子”
若要观察康有为在万木草堂和桂林讲学的实际效果,最直接的方法,是看看其门生。梁启超是康门大弟子,他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曾这样评价过康在万木草堂的讲学方针:
(康有为)乃尽出其所学,教授弟子,以孔学、佛学、宋明学为体,以史学、西学为用。其教旨志在激厉气节,发扬精神,以求智慧……余生平于学界稍有所知,皆先生之赐也。[85]
这一段话,梁启超写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开始分离,但仍说出康在万木草堂的基本学术倾向——“西学”仅是“用”,而且是排在“史学”之后。在戊戌时期,梁对康亦步亦趋,思想是一致的,即梁此处所称“皆先生之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