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勤的说法
徐勤,康有为门下大弟子,地位仅次于陈千秋、梁启超。徐勤在《知新报》《时务报》上共发表了8篇政论文,其中最重要的是《地球大势公论》。[40]
《地球大势公论》是一篇类似于梁启超《变法通议》那样的大文章,分目分次刊于《知新报》,其中涉及“洪水说”“地顶说”内容的,为《总序》《总论亚洲》两篇。其一为:
合百千万亿之星而成天界,合凝流动静之质而成地球,合铁石金土之物而成山岳,合小河巨川之水而成沧海,合古今中外之理而成圣人,合智愚上下之人而成君主,合都邑州县之地而成邦国,合贵贱远近之货而成市肆,合亲疏厚薄之杀而成宗族,合父子夫妇之伦而成家室,合孔佛耶回诸教之异、黄白黑红棕色诸种之民、欧亚非澳南北美洲之土而成一统。此亦理之自然、而势之必至者欤。庄子曰:自其大者视之,则万物皆一也。周子曰:天下,势而已。故天下之势,始于散而终于合,始于塞而终于通,始于争而终于让,始于愚而终于智,始于异而终于同。古今远矣,中外广矣,要而论之,其变有三:
洪水以前,鸟兽相迫。昆仑地顶,人类自出。黄帝之子孙,散居于中土。亚当之种族,漫衍于欧东。创文字,作衣冠,立君臣,重世爵,由大鸟大兽之世,而变为土司之世。其变一。
周秦之世,地运顿变,动力大作。争夺相杀而民贼之徒遍于时,兼弱攻昧而强有力者尊于上。嬴政无道,驱黔首以为囚;罗马暴兴,合欧西而一统。由土司之世,而变为君主之世。其变二。
百余年间,智学竞开,万国杂沓。(盛华顿)[华盛顿]出,而民主之义定;拿破仑兴,而君主之运衰;巴力门立,而小民之权重。由君主之世,而变为民主之世。其变三。
故结地球之旧俗者,亚洲也;开地球之新化者,欧洲也;成地球之美法者,美洲也……(《总序》)[41]
以上徐勤所言,宣明“大同三世说”。他的叙述方式很像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中的讲授,即从地球产生说起,一直说到“合”各种教派、各色人种、各大洲土地,正是说明未来的“世界大同”;其言“土司”“君主”“民主”之“三变”,正是“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变。徐谈到了“洪水”,谈到了“地顶”,仅说明文明之初始,没有展开论说。值得注意的是,徐提到了“地运”。其二为:
地运之转变也,由混沌而文明。人体之始生也,由童弱而老壮。圣人之立教也,由据乱而太平。士人之为学也,由愚鲁而聪智。地大而人类生,合群而才慧出,历时而教化作,天之理也。环球五大洲,列国五十余。其幅员之辽远、人类之鼻祖、户口之夥繁、教化之绵久,可以迈轶诸国、独绝于天壤者,其惟亚洲乎!
考古今青史之册、地球万国之志,人类之生,仅四千年。昆仑之山,实为地顶,中有四池,名为金龙:一曰额尔齐斯河,入于俄国;二曰阿母新斯河,入于波斯;三曰印度河,入于印度;四曰黄河,入于中国。凡此四国,号为四域,开辟之始,人类之先,而天下诸国,未有能比者也。此人类之独绝者一也。
地大物博,氓庶滋生,制作文字,创造政教。上古之时,中国有三代之盛,印度有婆罗门之道,巴勒斯坦有摩西之教,波斯有造乐阿士堆之贤。递夫中古,人智愈开,文教愈盛。周穆王九年,而佛教立于印度矣。周灵王二十一年,而孔教立于中国矣。汉平帝元始元年,而耶教立于犹太矣。唐高祖武德五年,而回(救)[教]立于麦加矣。凡地球称为声明文物之国,聪明智慧之地,欧、美、非、澳之洲,英、俄、德、法之强,于万斯年之久,政教风俗之大,语言文字之琐,智愚贤否之民,莫不步趋之,率由之,尊奉之,而罔有违越者也。此教化之独绝者二也。
土地之广,一千七百三十万方里,为地面四分之一。人民之多,八亿三千四百七十万七千口,居地球人数之半。欧洲之富庶,美洲之广远,皆不足望其肩背,相与比伦者也。此土地人民之独绝者三也。
有此三绝,立于大地,则以之言政,何政不治?以之言俗,何俗不纯?以之言国,何国不强?以之言教,何教不立?以之言民,何民不智者乎?何图千百年间,今昔不侔,形势顿改。人有黑奴之惨,地沦沙漠之忧。中、印、波、阿之旧,咸作异墟;暹、缅、韩、越之腴,悉成盗粮。古昔之教不足恃,亿兆之民不足多,万里之地不足险,千万年之古国不足贵。呜呼,是天命欤,是地运欤,抑人事之所至欤?
以上徐勤所言,揭示了“地顶说”意义,人类文明是从昆仑发源的,由此形成了繁荣的亚洲文明。徐提到了“金龙”“四池”,提到了四条河流造成了亚洲四大域,即俄国亚洲部分、波斯、印度与中国,是“开辟之始”“人类之先”。徐继续说明亚洲另具两项优势,即“教化”和“土地人民”,称亚洲有此三项优势即可“政治”“俗纯”“国强”“教立”“民智”。然而,此时亚洲各国的政治、经济局势却非常败坏,受西方列强之控制,徐勤由此提出亚洲复兴的三项决定性因素:“天命”“地运”与“人事”(人的奋斗)。然若以思维逻辑推论到底,“天命”与“地运”具有同一性,即“命定论”都是超越“人事”(人的奋斗)的神秘力量。三者关系说到底,仍然是“天”“人”之际,只不过“地运”具有其地理形势的特征而已。徐勤由此再推论:
从上诸说,擅三绝之美无自弱之势,既深切而著明矣。其于富强何有哉?抑吾闻之:治尚麤觕之世,以力胜;治著升平之世,以智胜;治著大同之世,以仁胜。以智胜者强,以仁胜者乐,以力胜者愚而亡。亚洲自洪水以来,四千余年,诸教并起,皆能以智胜者也,至宋元之间,成吉思汗之俗出,而力胜之世复见矣……(《总论亚洲》)[42]
徐勤再次宣明“大同三世说”,说明“麤觕”(据乱)、“升平”“大同”(太平)三世的治理方式为“力”“智”“仁”。徐勤称“洪水”之后“四千余年”,亚洲各处皆是以“智”而胜,到了成吉思汗之后,又重新回到“力胜之世”。
徐勤《地球大势公论》的写作计划甚大,其《总序》称:“今略举斯义,目分为五,所以开民智,保种族,存中国,新地球,五洲之棼乱,得所统宗,亿兆之愚顽,知斯趋化而已。”由此可知其宏大的主旨,且该文将分为“五目”。然徐在《知新报》第2、3、4、5、10、11、12、13、20册上,断断续续地刊出了《总序》《一、总论亚洲》《一之一、中国盛衰关于地球全局》《一之二、论俄国不能混一亚东》《一之三、论日本自强之故》之后,便结束了。即五目中的一目还都没有写完。也因为没有写完,徐的总体性观点即“地球大势”尚未展示,只能看到各章的基本观点:《中国盛衰关于地球全局》提到了英俄互争是有利的国际局势,中国若能“兴学校”“开议院”“改官制”诸项,即可以自立。《论俄国不能混一亚东》称俄国虽有诸多强项,但因其“霸道虐民,威权无限,议院弗立,私利其国”,不可能称霸亚洲。《论日本自强之故》强调了日本明治维新变学术、变学校、变科举(考试)。(日本自强一章似未完)这些内容大约皆属于“人事”(人的奋斗)之类。由此,我们能够从徐勤的文章中再次看到康有为“洪水说”“地顶说”的内容,也可以看到“地运”的概念,但还不能解读内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