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创造

第2章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化创造

当今的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共识,全球化理念最初来源于经济领域。基于资本、新科技等经济因素的外向型扩张,经济领域的全球化拓展造就了大型的跨国公司,形成了世界范围的统一大市场,各个国家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21世纪以来全球化也波及了文化领域,随着跨国组织、传播手段、信息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全球文化也逐渐融为一体。

很多的学者已经对文化全球化进行了解读,如日裔美籍学者费兰西斯·福山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以欧美自由主义、民主政治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获得了全面的胜利,世界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今后人类的社会结构、文化必然趋向于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就是以西方文化为核心和价值要求的全球化理论和普世文化[1]。这种论调是典型的文化一元论,是普世主义的重提。它盲目地推崇西方文化,缺乏对其他文化模式的认同;它忽视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各种文化的独特性,盲目地强调文化的同构性和趋同性。而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以赛缪尔·亨廷顿为代表的文化冲突论。文化冲突论认为,不同国家、民族以及宗教的文化传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现实的世界发展进程中,这些差异是很难消除和兼容的,这样就必然会导致主体之间的文化冲突、交锋、争执,甚至为了争夺文化话语权和统治权,这些主体之间会产生激烈的争斗和战争,这样必然会导致全球性的灾难[2]。与文化冲突论同属于文化多元论的多元文化主义则将不同文化之间的多样性片面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必然导致变相的种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因此文化多元论也不能充分地解读文化的全球化。

而笔者认为,文化全球化产生的是“多元一体”[3]的文化格局。多元是指多元文化客观存在,自立共生;一体是指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和而不同。一方面,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造就了其独特的文化,同时也塑造了这个国家、民族、地区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多元文化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在范围、速度、强度方面,还是规模方面都是先前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范围和领域的争执、冲突。在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虽然不像之前那样以政治、军事等强硬手段强加给其他国家和地区,但仍然以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等方式更加隐蔽地影响着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欧美文化仍然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在多元文化长期并存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出现了“山寨文化”“草根文化”等非文化、反文化的现象。同时,国际上存在着诸如亨廷顿将中国文化看成未来文明冲突中最可能的“麻烦制造者”的中国威胁论[4]等歪理邪说,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国际文化环境。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指向了中国文化创造力的提升和复兴。正如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和三好将夫所指出的那样,“就全球化世界网络来说,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在其中的确切位置不再是单纯的地理位置,这种确切位置的重新确认不仅要考量民族国家、政府经济管理方面的努力以及本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力在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而且还要考量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因素”[5]。这就意味着,文化发展要素已经在全球化进程中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创造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创新能力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因此,多元文化视角下文化创造的实现和文化创造力的提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文化创造方面,日本一直是一个以学习和再创造而闻名的国家,进入近代以后,日本能够较好地将本土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从而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在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下文化创造力的实现除了需要从本国文化的传统中发掘新的创造力因子,还应该注重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