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农耕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中日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创造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它已经突破了一般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社会学等范畴。但是,在近代以前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日两国的文化生产力比较显著地体现在两国农耕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方面,所以本章对中日近代以前文化生产力的考察主要从两国农耕经济的发生和发展展开。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中国和日本两国同属东亚文化圈,这一文化圈的经济类型以农耕经济为主。在原始社会阶段,中日两国都存在着狩猎采集的经济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先后进入了农耕社会,开启了各自的农耕文明。由于地理自然环境等的不同,中日两国进入农耕社会的时期不同,农耕经济的结构和发展态势等都存在着差异。中国在经济结构上较早地形成了以农耕为主,手工业、工商业为辅的典型的小农经济;而日本虽然在弥生时代进入了农耕社会,但渔猎经济还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保留,这也就造成了渔民在农民阶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日本的农耕经济在中国农耕经济的传入和刺激下得以展开,并在生产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