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所谓日本的近代化

9.1 所谓日本的近代化

学界一般认为,日本的近代开端于明治维新,这样一来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的生活、思想等方面与维新之前相比有什么样不同变成日本学者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不言而喻,这种变化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的,而受容西方文化所形成的日本近代文化又与西方文化有着怎么样的不同则是学界所关注的第二个重要问题。虽然也会有人对通过这两个问题剖析日本近代的特点有所疑问,但是任何人都不会对日本的近代化是世界近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生怀疑。而世界的近代化则可以追溯到蒸汽机车实用化所带来的18世纪英国的产业革命,如果从人性解放和人权意识的萌发开说的话,也可以说是起源于文艺复兴。

以欧洲为中心所兴起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思想不断在全世界范围扩散,并使世界得以改变。就其原因来说,是因为西方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可以打破其所到之处的本土文化秩序,此外西方国家所展现的物质丰富、崇尚公正、国民幸福也深深地吸引了其他国家走上近代化之路。到19世纪末,西方文化的优势地位已经十分明确,除了欧洲和美国,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成为了西方文化的殖民地。比如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从日本到欧洲去的船只在途中所经停的港口都是英国殖民地。虽然这些殖民地都逐步取得了独立,政治上不再依附于西方,但并不意味着近代化的停止,对于这些国家来说,独立在殖民地时期便已经撒下了种子,它是完成殖民地国家被阉割的近代化所必需的条件。虽然存在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生活方面的近代化却在世界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展开,而在近代化发祥地的欧美国家却出现了对近代的各种原则支配下的社会生活行为以及价值观产生了质疑之声。但是自由、平等等近代观念仍然是西方国家社会生活的支柱。

通过生活方面物质资料的改善、机械技术的进步,使民众生活的质量提高构成了近代化的价值观基础。在这一点来说,欧洲的各个国家尽其所能地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而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很难取得划时代的飞跃,因此会产生对近代化的一些怀疑态度。

日本的近代化进程所展现的顺利与迅速令其他亚洲国家难以望其项背。明治以及大正时期的日本在当时的亚洲是唯一一个具备与欧美国家抗衡能力的国家,而且令人瞩目的兴盛也必然会刺激其他亚洲国家走上近代化之路。特别是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深深地触动了中国的革命运动以及印度的独立运动。

但是其在外部的成功并不能掩盖其内部的空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内外矛盾被公然讨论。外表华丽的成功和内部的空洞之间的矛盾作为日俄战争之后的社会现象凸显出来,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明治末期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的体现。也可以说,对日本近代进行最早的批判的是日本的文学家,他们的批判并不是来自于对近代化社会的研究,而是来源于他们对个性问题的深层次反思。他们在考虑对于人来说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如何来解救生活的困苦,道德以及生存的价值是什么等问题的过程中,开始深层次剖析日本近代文明的特性。例如很多学者就认为明治维新前后是日本取得独立的关键时刻,其中福泽谕吉便对当时日本的时局感到绝望,曾经说道:“此时此刻日本的独立十分艰难,有朝一日会受到外国人的凌辱。”这里的独立应该是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观的独立,可以说福泽谕吉也认识到了日本的近代化是在受容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已经开始考虑社会生活方面的独立问题,即日本式近代文化的创建问题,正是这种朴素的文化自觉也积极引导日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进行符合自身国情的文化再创造。而福泽的忧虑也并不是杞人忧天,诚然当时的日本并未在形式上丧失独立,因为地理条件、国际政治势力的平均问题等,日本得以修改不平等的条件,避免成为殖民地的命运。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处于社会中间阶层的武士阶层所倡导的尊王思想所形成的国体观念,它富有很强的活力,也引起了国民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