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创造性倾向和受容性倾向
文化创造是产生文化价值的人类活动。狭义的文化创造指发明新文化价值的人类活动,可以被称为“文化发明”。广义的文化创造包括文化创造以及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受容。文化受容又可以分为“文化复制”和“文化再创造”。文化复制指一种文化价值在传播过程中的重复创造,文化再创造是指一种文化价值在传播中所产生出来更大的价值和新的效用价值的创造[14]。
文化创造意味着突破自身文化并实现自我更新。文化多元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文化受容的多路径创新。异质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文化创造更需坚定文化自信,理性对待自身文化和外来文化,既要充分地认识自身的文化价值,产生充分的认同和肯定,确立理性的文化自信,又要激发文化自觉,对自身文化进行“扬弃”,通过批判和借鉴先进外来文化,彰显文化活力,并在激发文化主体创造力的同时,强化文化安全意识,维系主体文化继承。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受容也以一种创造力的形式得以展现和发挥,具体体现为文化自信包容文化并存、文化自觉激发文化融合、文化自立彰显文化活力、文化安全维系文化传承。
文化发明和文化受容的关系,用“相生相伴”“不离不弃”形容不为过,妙处在于文化发明是文化突破既有传统而得以更新的过程。而文化创造的本质中所蕴含的“文化自信的增强”“文化自觉的激发”“文化自立的确立”“文化安全的维系”,恰恰是在文化受容进程中异质文化和主体文化两种力量此消彼长的适时表现,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表现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且充满着正能量和创造力。
而对一个国家在文化创造方面的传统和习惯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创造都是在本土文化的独立发展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的基础上实现的,有些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更倾向于自立更生,有些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则更擅长于兼容并蓄。本书将倾向于自力更生的文化称为创造性倾向的文化,擅长于兼容并蓄的文化称为受容性倾向的文化,即,文化创造视角下,一种文化是创造性倾向还是受容性倾向比较明显。中日两国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充分地体现了创造性倾向和受容性倾向这两种不同文化创造传统引导下的文化创造力实现的异同,具体而言,近代之前,中国在多方面体现出优越于日本的文化创造力,而近代之后,日本的文化创造力却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中国,当前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下,各种文化的接触日益紧密,文化创造力的实现对文化受容的依赖日益加深,虽然中国也在积极地接受着外来文化,但总体来说效果还不够理想,因此找到一条促进中国异文化接受进而有效促进文化创造力整体提升的积极的文化受容路径显得尤为重要,而对积极的文化受容路径的探寻首先需要解读文化受容的相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