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日本农耕经济的出现

3.2.2 日本农耕经济的出现

公元前2世纪,随着大陆新文化的传入,日本渐渐摆脱了数千年的渔猎和采集生活,进入了农业文明。这一时期从大陆传入的新文化是以稻作和金属工具为主要代表的文化。最早接受大陆新文化的是北九州岛博德湾、唐津湾一带。由大陆而来的渡来人在这一带开水田、种植水稻,形成了固定的村落,促使日本渐渐进入了绳文文化之后的新文化时代,即弥生时代。

弥生期稻作的传播

如上所述,弥生文化在北九州岛的一些地区率先确立起来,之后随着渡来人的迁移通过水路向日本列岛各地扩展。弥生文化从确立到展开,以及进一步传播从而扩展到日本全境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其中,通过濑户内海东进的渡来人到达了畿内地区,其后在那里形成了弥生文化的一个中心,南下的渡来人到达了南九州岛一带和四国的南部地区,也有一部分渡来人达到了山阴地区,弥生文化最初的传播轨迹可以从以上地区发现的文物遗迹找到很好的证明。可以说,经过大约50年的扩展,稻作技术的推广和金属工具的应用使伊势湾以西的西日本各地较早地进入了新的弥生文化。从弥生文化的确立和初期扩展来看,初期的农耕文化主要形成于西日本地区,这一时期的东日本各地还没有接触到农耕经济,仍然处于绳文文化之中,而且东日本地区即使是接受了弥生文化之后,也仍然保留着浓厚的绳文文化的诸多特点,例如土偶、独钻石的祭祀用具和拔牙等风俗习惯的保留。

弥生时代,从大陆传入的主要是稻作技术和铁、青铜等金属用具,除此之外,大陆系的石器、机织技术等也传入日本。这一时期的稻作技术主要是水田土木技术、耕作用具的使用和制作技术、水稻的种植技术等。除了这些之外,与农耕相伴的祭祀仪礼等也一同被带到日本列岛,这种不同于绳文文化巫术的祭礼逐渐在各地村落中固定下来。弥生时代开始的稻作主要是水稻的种植,因为水稻的种植不需要大规模灌溉设施,只需要在湿地开垦水田,使用前端为石刃或者铁刃的木制锹和锄头进行种植;农具的制作是在绳文以来日本传统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加入大陆系的石器和铁器,但生活用具和日常用具中木制工具仍然占据着比较大的比重,这可以看成是与日本自然条件相关的列岛社会特色之一。金属用具中,铁器主要运用于木制工具的利器和武器,青铜器则用于铜铎、剑、矛、戈等祭祀用具,这些金属用具由本土的专门工人制造,但原材料却都是从中国和朝鲜进口。

弥生时代中期,水稻和铁制用具虽然基本上在日本各地扎根,但区域之间所呈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不尽相同。如,北九州岛和畿内是弥生文化的两大中心,北九州岛出土的剑、矛,畿内出土的铜铎很久以来便被看作分别象征当时两个地区弥生文化特征的文物。除此之外,诸如东日本等一些区域仍然保留着明显的绳文文化的特征。北九州岛和畿内的区域文化特征差异来源于大陆直输文化和弥生文化创造性发展的差异,而东日本地区对绳文文化的保留反映的是当地弥生社会的特质。因而,在日本全境进入弥生文化,即农耕文化后,仍然在一定地区和一定程度上保留着之前的绳文文化即渔猎文化。

九州岛铜剑

畿内铜铎

这样一来,可以认定,从弥生时代中期开始,日本社会已经全面进入农耕经济阶段,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有渔猎采集经济,这是与上文中所提到的日本的经济地理环境密不可分的。此外,与中国相比,日本进入农耕社会要晚得多,而且日本是通过受容中国的农耕经济形式才得以完成传统的渔猎经济向农耕经济的整体过渡[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