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文化受容的解读
2025年09月26日
2.3.2 文化受容的解读
正如上文所述,文化受容包括文化复制和文化再创造,它是文化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异质文化的受容可分为三种路径:第一种是允许异质文化的存在,并在不与内在文化发生碰撞的基础上受容异质文化,从而创造出并存性文化(受容Ⅰ型);第二种将外来的异质文化同化到内在文化的行为逻辑或内在价值体系当中,创造出融合性的综合文化(受容Ⅱ型);第三种是外来的异质文化替代原有的内在文化,并最终形成外来异质文化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形式(受容Ⅲ型)。
这三种文化受容路径又可以分为积极路径和消极路径,而判断文化受容路径积极与否的依据在于主体文化如何借助于客体文化进行文化转型。其中,主体文化在受容客体文化时,不以改变主体文化为目的,而是将客体文化作为内容或者手段,用以实现主体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的文化受容路径被称为积极的文化受容路径;与之对应,主体文化丧失生命力,受容客体文化后形成的新文化,与传统的主体文化之间形成断层的文化受容路径,一般为消极的文化受容路径。可见,评价依据是基于主体文化的自身调节机能,即在时间上能否延续、在空间上能否扩张。基于这样的分类标准,受容Ⅰ型和受容Ⅱ型可以看作积极的文化受容路径,而受容Ⅲ型则属于消极的文化受容路径。积极路径和消极路径之间可以互相转化,在消极的文化受容路径中,主体文化迫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原因不得不以隐忍的形式发展、扩大,当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其文化记忆被激活、复苏,有可能转为积极的文化受容。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固有文化在消亡后,有可能恢复其文化记忆,从而得以再生。这样,消极的文化受容路径也可以和积极的文化受容路径一样起到促进主体文化更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