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古代典籍
陈寿撰,裴松之注,陈乃乾校点:《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
程树德撰,程俊英、蒋见元点校:《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79)。
公羊寿传,何休解诂:《春秋公羊传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
焦循撰,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
孔安国传,孔颖达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范晔撰,李贤等注:《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
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197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56)。
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
黎敬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
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3)。
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
释慧皎撰,汤用彤校注:《高僧传》,中华书局(1992)。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
孙通海点校:《陈献章集》,中华书局(1987)。
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
唐甄:《潜书注》,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
王弼注,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中华书局(2008)。
王夫之:《周易外传》,中华书局(1977)。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
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73)。
吴毓江:《墨子校注》,中华书局(1993)。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4)。
左丘明传,杜预注:《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
郑玄注,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现代论著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陈新:《全宋笔记》第5册,大象出版社(2003)。
杜刚:《全球化视域下文化创造力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
冯天瑜:《中华文化辞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潘一禾:《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侯拱辰:《中华道统文化注释》,山东大学(2005)。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第3册,人民出版社(1964)。
李敬一:《中国传播史·先秦两汉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李燕:《文化释义》,人民出版社(1996)。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
南怀瑾:《南怀瑾选集》典藏版第4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马戎:《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盛邦和:《内核与外缘》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尚会鹏:《中国人与日本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庄锡昌,顾晓鸣,顾云深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缪启愉:《齐民要术校释》,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吴廷璆:《日本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
王家骅:《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徐元浩撰,王叔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
杨坚:《周易内传》,岳麓书社(2011)。
严绍璗,源了圆:《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3(思想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张岱年:《张岱年全集》第6卷、第7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张建业:《李贽文集》第3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引自钱钟书主编《郭嵩焘等使西记六种》,三联书店(1998),第190页。
刘锡鸿:《英轺日记》,引自钱钟书主编《郭嵩焘等使西记六种》,三联书店(1998),第250页。
学术论文
艾四林:《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12期。
陈煦,郭虹:《次生模式:边缘-中心文化互动的理论研究》,《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董慧,夏增民:《全球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架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何凡:《唐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吗?》,《晋阳学刊》1985年第4期。
沈壮海:《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创造力源泉的作用》,《求是》2016年第3期。
万资姿:《符号异化:现代人类文化创造焦虑之潜在根源》,《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万资姿:《文化创造:一种人类符号能力的实现与被规定》,《探索》2009年第1期。
万资姿:《符号:文化创造之逻辑起点》,《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辛向阳:《让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求是杂志》2013年第13期。
裔昭印,徐善伟:《论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光明日报》2004年02月10日。
赵可金:《理性解读“中国威胁论”》,《学习月刊》2006年第3期。
学位论文
代岁创:《山崎暗斋的政治思想研究》,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06)。
韩美群:《和谐文化论》,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8)。
王忠:《中国传统创造思想论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论文(2007)。
于欢:《山鹿素行思想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14)。
英文中译论著
阿多诺:《文化工业再思考》,出自《文化研究》第1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爱德华·霍尔著,刘建荣译:《无声的语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费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88)。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黑格尔著,先刚译,《精神现象学》,人民出版社(2015)。
亨廷顿,哈里森主编,程克雄译:《文化的重要作用》,新华出版社(2002)。
卡西尔著,甘阳译:《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译林出版社(2011)。
欧文·拉兹洛著,戴侃、辛末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研究报告——多种文化的星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赛缪尔·亨廷顿著,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88)。
赛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著,康敬贻译:《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化》,新华出版社(2004)。
泰勒著,蔡江浓编译:《原始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西美尔:《论文化的本质》,转引自《德国哲学》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下,人民出版社(1975)。
日文中译论著
内藤湖南著,刘克申译:《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
尾藤正英著,彭曦译:《日本文化的历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日文参考文献
論著
井上順孝:《神道—日本生まれたの宗教システム》,新曜社(1998)。
井上哲次郎:《日本精神の本質》,廣文堂書店(1941)。
石田一良:《体系日本史文庫23思想史2》,山川出版社(1980)。
梅棹忠夫,多田道太郎:《日本文化の構造》,講談社(1972)。
川崎庸之,奈良本辰也:《日本文化史》,有斐閣新書(1977)。
近藤啓吾:《續々山崎闇齋の研究》,神道史学会(1995)。
楫西光速:《日本における産業資本の形成》第1卷,東京大学出版会(1964)。
小葉田淳:《近世社會》,朝倉書店(1955)。
正宗敏夫:《倭名類聚抄》卷17,風間書店(1977)。
高橋正彥:《史料日本史》中世篇,慶応通信(1995)。
中村吉治:《日本経済史》,角川書店(1955)。
內田樹:《日本の辺境論》,新潮社(2009)。
土屋喬雄:《近世農村經濟史論》,改造社(1947)。
内藤湖南:《近世文学史論》附錄,創元社(1941)。
福澤諭吉:《脫亞論》,《時事新報》1885年3月16日。
丸山真男:《日本文化のかくれた形》,岩波文庫(2004)。
広潮豊:《山鹿素行全集思想巻13》,岩波書店(1940)。
李珍鎬:《謡曲の弾歌表現を考え直す》,《中世文学の諸問題》,新典社研究叢書(2000)。
豐田武:《体系日本史叢書》第10卷,山川出版社(1967)。
山岸徳平:《日本思想大系:古代政治社会思想》,岩波書店(1979)。
矢野正晴等:《創造性の概念と理論》,国立情報学研究所NII-2002-001J(2002)。和歌森太郎:《日本文化の構造》,講談社(1972)。
《國史大系》第1卷,經濟雜誌社(1897)。
日本大辞典刊行会:《日本国语大辞典》第11卷,小学館(2001)。
Konfuzianismus und Taoismus,Verlag von J.C.B.Mohr(Paul Siebeck),1947。木全徳雄訳:《儒教と道教》,創文社(1971)。
小笠原真:《近代化と宗教——マックス·ヴェーバーと日本——》,世界思想社(1994年)。
學術論文
高島正憲:《日本古代における農業生産と経済成長:耕地面積,土地生産性,農業生産量の数量的分析》,一橋大學(2012)。
美和信夫:《天皇および天皇制についての一考察》,《モラロジー研究》NO.5,日本モラロジー研究所(1977)。
美和信夫:《天皇研究》,広池学園(1981)。
戴建方:《清末の近代文化の再構築問題(1875—1898):文化変容に関する理論的考察》,神戶大學博士論文(2007)。
英文参考文献
Raina M.K.“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Encyclopedia of Creativity,Vol.1,Academic Press(1999).
电子参考资料
http://www.cnrencai.com/zhongguomeng/89523.html.燕山大学出版社官方微信网址:http://press.ysu.edu.cn/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438号投稿邮箱:yandapress@163.com联系电话:0335-838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