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弥生时代前的日本原始经济
1949年群马县岩宿打制石器的出土肯定了日本旧石器时代的存在。在旧石器时代,日本人还没有进行定居生活,他们为寻求食物而辗转各地。随后,日本列岛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这时日本地区已经与大陆割断,成为四周环海的列岛。从当时列岛及其周围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来看,要想跨海与大陆往来,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也极其困难。这样,日本列岛大约有1万年左右不得不几乎孤立于周围社会而独自发展。大约在8000年前,四国岛和九州岛与本州岛相分离,其后,随着沿太平洋海岸线的后移,从距今5000~6000年前开始,日本列岛形成了与现今基本相同的地形、气候及动植物等生态条件。
迄今所知,最早在日本列岛出现的新石器文化因为与之相关的陶器上有着绳子痕印或与此类似的花纹,而被称为绳纹式陶器文化,简称绳纹文化。绳纹文化延续数千年,直到公元前3—前2世纪。进入近代以来,绳纹文化相关的遗迹与遗物从北海道到冲绳本岛的日本各地被发现,通过对这些遗迹和遗物的考察,可以看到在漫长的岁月中,日本人虽未能从渔猎采集经济解脱出来,也没有发明金属器具,但由于不懈地从事劳动,日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得到了逐步的提高。
绳纹式陶器
竖穴住居
根据陶器外形与花纹的变化以及出土情况,绳纹文化时期大致可分为早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五个时期。在早期,由于人们开始使用弓箭,已经可以进行比旧石器时代更为发达的狩猎。到了绳纹文化前期的末段,人们已经懂得了乘独木舟出海捕鱼,居住的房屋出现了竖穴。竖穴是从地面下挖6~7平方米的方形或圆形穴,中间立一柱,四周葺以草木为房盖。绳纹早期,日本人共同居住的集团规模很小,在同一地点定居的时间很短,但进入绳纹前期后,已经出现了相当多的竖穴排列在近海高地的情况,从现今可见的炉灶遗迹可知当时日本人共同居住的集团规模得到了扩大,而且在一个地方定居的时间也已经变长。到了中期,部落在远离海岸的腹地也得以发展。如长野县八岳山麓发现的绳文中期部落遗址便是其明证之一。从后期到晚期,日本人从高地向平原附近活动,部落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部落遗址和贝冢中出土的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等来看,当时生产工具的种类和数量都得到了增加。这正说明当时劳动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已经呈现多样化。到了晚期,东日本地区已经可以生产非常精致的钓具、骨具,陶器也开始有所装饰,如青森县龟冈出土的典型的龟冈陶器的制作方法就已经极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