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论稿》简介
《子部论稿》这本书是由.钱基博著创作的,《子部论稿》共有149章节
1
出版説明
錢基博先生(一八八七—一九五七),字子泉,號潛廬、老泉,江蘇無錫人。現代著名學者、文史專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勤奮讀書,博涉古今中西,治學領域極其廣泛,曾自述:“基...
2
凡 例
一、《錢基博集》以公開出版著作爲基礎,增補了目前已發現的未公開發表的手稿本、油印本等,還包括大量散落在《新無錫》、《無錫新報》、《錫報》、《通海新報》、《南通報...
3
目录
目 录 出版説明 凡 例 論文 孔學直詮談(十二月十四日朝會與同學談話) “阿彌陀佛”之教育觀爲潘生進一解 (一)何謂阿彌陀佛 (二)阿彌陀佛從何而來 (三)阿...
4
論文
...
5
孔學直詮談(十二月十四日朝會與同學談話)
昨天有一位孔教會的先生來,問“我對於孔教的意見是怎樣”。我當得有幾句話答覆他。我今天就講給諸位聽聽,作一種研究資料。我當時説: 我只承認有孔學;没有孔教。因爲孔...
6
“阿彌陀佛”之教育觀爲潘生進一解
潘生告余曰:不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阿彌陀佛”之名號,人人能宣;而“阿彌陀佛”之義藴,人人不曉。請拈“怎樣去念[1]‘阿彌陀佛’”一題作通俗演講,可...
7
(一)何謂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者,梵語。“阿彌陀”云“無量”。《阿彌陀經》載:釋迦佛云:“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
8
(二)阿彌陀佛從何而來
《阿彌陀經》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一説:“佛有三身:一、釋迦佛,二、大日如來佛,三、彌陀佛。實一佛之德所流出之三體...
9
(三)阿彌陀佛如何持誦
自古佛菩薩修大乘者,無不修止觀念佛,即修止觀也。因念佛時無有别想,即是止。了了分明,即是觀。止即定因,定即止果。觀即慧因,慧即觀果。止即寂,觀即照。衆生心性本來...
10
《莊子》閒談
一生問:“《莊子》書如何讀?”答曰:“讀《莊子》書,不可不知莊生。生自叙著書之旨,曰‘曼衍窮年’。然世不我用,‘曼衍窮年’;周秦諸子之所同也。惟諸子之所爲‘曼衍...
11
讀鳩摩羅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題記
此經説般若波羅蜜多之心,故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音“鉢惹”。《六祖壇經》云:“何名般若?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
12
六朝經學流派並所著經注經説考
六朝與南北朝同代而異题,歷言之曰六朝,謂魏、晉、宋、齊、梁、陳,據君統言之也;横説之曰南北朝,南朝謂宋、齊、梁、陳,北朝謂魏、齊、周、隋,據李延壽《南北史》言之...
13
墨辯學考略
《墨子》書多奥言錯字,而《經》、《經説》爲甚,舊無注釋。獨魯勝有《墨辯注》,其叙見《晉書·隱逸傳》;謂:“墨子著書作《辯經》以正名本。惠施、公孫龍祖述其學,以正...
14
《鬼谷子校讀記》叙録
世傳《鬼谷子》三卷,鬼谷先生撰。鬼谷先生,六國時縱横家,應劭《風俗通義》。潁川陽城有鬼谷,蓋是其人所居,因爲號。裴駰《史記集解》。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張儀者,...
15
讀莊子《南華真經》卷頭解題記
昔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法自然”。莊子乃暢發其意。老子提要鉤玄。莊子博學詳説;老子正言欲反,莊子寓言用譬;上知造物無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恢恑憰怪,道通爲一。蓋...
16
讀《韓非子》卷頭解題記
子者,自名一家之言;《韓非子》者,韓非之一家言也。非,韓諸公子,善著書,與李斯俱事荀卿,而不名儒家;喜刑名法術之學,而歸其本於黄老。其爲人口吃不能道説,見韓之削...
17
周秦諸子聚訟記疏證
余之爲學,嚮持以經詁經,以子治子之法。昔嘗授同學諸子,因刺取諸子書中之相互詆譏者,彼此勘論,疏通證明,以發其真。稿棄篋中久矣!會半月刊索稿,因檢付之。然此聊備治...
18
(甲)孟子
(一)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見孟子。孟子曰:“吾固願見!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見。”夷子不來;他日,又求見孟子。孟子曰:“吾今則可以見矣!不直,則道不見。我且直之...
19
張子之學(國文系第二次學術演講)
宋儒周、程、張、朱,周敦頤爲理學之開山,張載稍後起,然於二程顥、頤兄弟爲尊屬,稱以表叔。周敦頤官南安軍司理參軍時,二程父珦攝通守事,視其氣貌非常,引與爲友,使二...
20
從讀書方法以勘朱陸異同而折衷於孔子爲大學讀者進一解
孔子一部《論語》,只教人如何學,從没有説如何讀書;因爲讀書不就是學問,讀書方法,尤其不就是讀書!子路説:“何必讀書,然後爲學。”孔子也祇有認輸!朱陸理學大師,自...
21
專著
...
22
論語約纂
目 録 叙例 正名第一 通論六章 論孝七章 論仁十八章 論恕一章 論剛一章 論政四章 論知兩章 論明一章 論達一章 論文兩章 論直一章 論狂狷一章 論禮樂兩章 ...
23
《論語孟子約纂》叙例
《易》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夫爲治爲察,所以宣幽隱而達形名,布政教而齊法度也。未有以文字爲一家私言者也。《易》曰:“雲雷...
24
《論語約纂》卷甲
《論語》者,蓋孔子没後,七十弟子記諸善言也,上以尊仰聖師,下則垂軌萬代。既爲世典,不可無名。然名書之法,必據體以立稱,猶如以孝爲體者,則謂之《孝經》;以莊敬爲體...
25
正名第一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爲政,子將奚先?”子路,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子曰:“必也正名乎?”一句醒出主意。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
26
補 遺
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禮勝則離,故禮之用,和爲貴。樂勝則流,故不以禮節,亦不可行。...
27
《論語約纂》卷乙
...
28
論學第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學不尋思其義,則罔然無所得。思而不學則殆。”不學而思,終亦...
29
《論語約纂》卷丙
...
30
行己第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盡己之謂忠,以實之謂信。傳,謂受之於師。習,謂熟之於己。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