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解題及讀法

老子《道德經》解題及讀法

目 次

一、老子

二、老子《道德經》

三、《道德經》之本子

四、《道德經》之讀法

第一 通其指意

第二 審其篇章

第三 旁籀諸子

第四 會覈衆注

班固曰:“道家者流,其原出於史官。”其傳書莫著於《老子》。孔子當周衰,以聖德不得位,序《詩》、《書》、《禮》、《樂》爲儒宗;而見規於老子,其事見《莊子》、《太史公書》者具可徵信。老子生竝孔子,孔子所嚴事;而其爲書簡易條暢,利以排偶,間以語己,不爲鉤棘,文章迺與《論語》類。至云:“玄同以爲體,因循以爲用,无成勢,无常形。”則勝民久國之道,雖孔子莫之尚也!

然當孔子之時,其道未大顯。至戰國,世益陵夷狙詐,争戰之風日熾;賢者自放不得志,痛其時諸侯王,亡慮皆爲民害;而世儒又貌襲多僞,乃發憤取老子之説,務推本言之以捄其失,則莊周之徒興焉!其詞恍洋放恣以適己,其意則重可悲矣!

秦得天下,益尚詐力,燒《詩》、《書》。民萌凋瘵,天下滋欲休息,慕黄、老之無爲,載其清静,民以寧一。質文異尚,時各宜也。上自文、景之君,蕭、曹之相國,儒者司馬氏父子、賈誼之論大道,皆右黄、老。黄、老之學,於是爲極盛!而諸儒老師,區區守《詩》、《書》燬棄之餘,蒐殘討遺,用力至勤苦,《六經》始萌芽向明。然道之稱,卒專於黄、老。

正始以來,士大夫尚清談,崇高致;人人言老莊,卒放棄禮法,天下大亂!老、莊氏之教,外形骸生死,寧静自勝;王衍、何晏之倫,溺心勢物,殆不啻與之背馳絶遠;而老、莊不幸蒙其名!

是故其學盛於漢,而貌襲於魏、晉;既以爲世詬病,高明邁俗之士,知名物訓詁之學,弱於德,强於物,未足彌道之量;而假説於浮屠,藉以明心見性焉!烏虖!道家微而釋氏興,其道有相因也。

士不幸生末世,波譎雲詭,情僞萬狀。老子之學,澹泊無爲,即不善國,亦以自寧。因撰是篇,以詔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