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文
2025年09月26日
佚文
【群書治要】大道下世俗之人聞譽則悦,聞毀則戚,此衆人之大情。有同己則喜,異己則怒,此人之大情。故佞人善爲譽者也,善順從者也,人言是亦是之,人言非亦非之,從人之所愛,隨人之所憎。故明君雖能納正直,未必親正直;雖能遠佞人,未必能疏佞人。故舜、禹者以能不用佞人,亦未必憎佞人。語曰:“佞辨惑物,舜、禹不能得憎。”不可不察乎?〇以上一百二十四字引在“承之於言行之先”句後,當依補也。又田子曰:“人皆自爲而不能爲人,故君人者之使人,使其自爲用而不使爲我用。”魏下先生曰:“善哉田子之言!古者君之使臣,求不私愛於己,求顯忠於己。而居官者必能,臨陣者必勇。禄賞之所勸,名法之所齊,不出於己心,不利於己身。《語》[7]曰:‘禄薄者不可與經亂,賞輕者不可與入難。’此處上者所宜慎者也。”〇以上一百十六字引在“父之於子也”句後,亦當依補。
【意林】
其一 兩智不能相使,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其二 專用聰明,專用晦昧,則事必悖,一明一晦,衆之所載。
其三 禄薄者不可與經亂,賞輕者不可與入難,處上者不可不慎也。〇以上二十四字亦見《群書治要》。
其四 尹文子見宣王,宣王不言而歎。尹文子曰:“何歎?”王曰:“吾歎國中寡賢。”尹文子曰:“國中悉賢,誰處王下,誰爲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