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徵文記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厤物之意陸德明《音義》:“厤”,古“歷”字。南宋重開北宋趙諫議宅本《南華真經》、涵芬樓景印正統道藏《南華真經》,成玄英《南華真經注疏》、王元澤《南華真經新傳》、林希逸《南華真經口義》、褚伯秀《南華真經義海篡微》“厤”皆作“歷”。碧虚子《南華真經章句音義》“歷”或作“厤”。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道藏》、成玄英《注疏》“無”作“无”,下皆同。至小無内,謂之小一;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連環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涵芬樓景印明世德堂原刊《莊子》“天下”之“下”字脱去。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氾愛萬物,《道藏》、褚伯秀《篡微》、湖北崇文官書局百子全書本《莊子》“氾”作“汎”。天地一體也。惠施以此爲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卵有毛;雞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爲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出口;輪不輾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絶;龜長於蛇;矩不方,規不可以爲圓;鑿不圍柄;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狗非犬;黄馬驪牛;三白狗黑;孤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棰,趙諫議本、《道藏》、成玄英《注疏》、王元澤《新傳》、褚伯秀《篡微》、碧虚子《音義》“棰”作“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莊子·天下篇》
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涵芬樓景印古逸叢書本《荀子》“鉤”作“鈎”。卵有毛,是説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之。湖北崇文官書局百子全書本《荀子》“能之”作“能精之”;謝墉校注正文“能之”俗本作“能精之”;古逸叢書本正作“能之”。〇《荀子·不苟篇》。
惠子曰:“置猿於柙中,則與豚同。故勢不便,涵芬樓景印黄蕘圃校宋本《韓非子》“便”作“使”,塗改“便”,又於眉端題“使”,下注“便”。非所以逞能也。”《韓非子·説林下》
惠子曰:“羿執鞅持扞,操弓關機,越人争爲持的,弱子扞弓,黄校宋本“弱”作“若”。慈母入室閉户。”吴鼐影宋乾道本《韓非子》“閉”作“閇”;黄校宋本作“閉”,塗改“閇”,又於眉端題“閉”,下注“閇”。故曰:“可必,則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則慈母逃弱子。”《韓非子·説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