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旁籀諸子。

第三,旁籀諸子。

今按道家如《文子》、《莊子》、《列子》,法家如《慎子》、《韓非子》,名家如《尹文子》,雜家如《吕氏春秋》、《淮南子》諸書,於《老子》書咸有籀明,其中《文子》、《列子》出僞託;然造自魏、晉人手,要是漢以前古説。余生也晚,漢以前説《老》之書,如鄰氏《經傳》、傅氏《經説》、徐氏《經説》以及劉向《説老子》諸篇,著録於《漢書·藝文志》者,既佚不可睹。河上公《注》依託,又益膚淺。古義湮墜!

吾儕生老子之後,亦既數千年於茲;而欲籀明其指,要必藉乎《莊》、《列》諸子説《老》之書。何者?以其近古而俗變類,聞見親而知真也。然余讀諸子書之説《老》者,籀誦厥文,蓋有二體:一説解之以意,而結以“故曰”,引老子之言;《韓非子·解老》是也。一曉譬之以事,而結以“故曰”,引《老子》之言;《韓非子·喻老》是也。其它如《莊子》外篇《胠篋》引《老子》“魚不可脱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引《老子》“大巧若拙”;《在宥》引《老子》“絶聖棄知”;《知北遊》引《老子》“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引《老子》“爲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也。”《淮南子·原道訓》引《老子》“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出於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爲之有益”,引《老子》“天下神器不可爲也,爲者敗之,執得失之”。皆《韓非子·解老》之屬。説解之以意,而結以“故曰”者也。至《莊子·知北遊》引《老子》“行不言之教”及《淮南子·道應訓》引“《老子》曰”,則《韓非子·喻老》之體,曉譬之以事,而結以“故曰”者也。二者意爲周、秦諸子説《老》之通行文體耶?

獨《尹文子·大道上》説《老子》“道者萬物之奥,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寶”,《大道下》説《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皆先引《老子》曰,而後敷暢其義。《文子》亦然;而所引《老子》,蓋益非五千言語,要於諸子爲説《老子》别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