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説明
錢基博先生(一八八七—一九五七),字子泉,號潛廬、老泉,江蘇無錫人。現代著名學者、文史專家和教育家。他一生勤奮讀書,博涉古今中西,治學領域極其廣泛,曾自述:“基博論學,務爲浩博無涯涘,詁經譚史,旁涉百家,抉摘利病,發其閫奥。自謂集部之學,海内罕對。子部鈎稽,亦多匡發。而爲文初年學《戰國策》,喜縱横不拘繩墨。既而讀曾文正書,乃澤之以揚馬,字矜句鍊;又久而以爲典重少姿致,叙事學陳壽,議論學蘇軾,務爲抑揚爽朗。所作論説、序跋、碑傳、書牘,頗爲世所誦稱;碑傳雜記,於三十年來民情國故,頗多徵見,足備異日監戒。論説書牘,明融事理,而益以典雅古遒之辭出之,跌宕昭彰。序跋則以生平讀書無一字滑過,故於學術文章得失利病,多抉心發奥之論。”誠爲先生終生治學生涯的實録。可是對於當今一般學人而言,恐怕祇會注意錢老先生“文在桐城陽湖之外,别闢一塗”和“集部之學,海内罕對”兩個方面,殊不知他在史學、經學、子學等方面亦造詣宏深,不僅著作數量多,而且門類齊全,幾乎無人能及。而錢先生生前,雖未能對自己的所有著作進行彙編出版,但從目前僅存的八册綫裝本《潛廬集》钞稿中,仍可以看出他對於出版文集是有所考慮和規劃的。據説,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江蘇古籍出版社就擬議出版《錢基博全集》,可惜由於歷史的原因未能實現。一九六一年,先生之弟錢基厚亦曾爲之編訂《潛廬家藏遺文集》,可惜現在下落不明。最可嘆者,“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先生遺留的五百餘册、綿歷數十寒暑的《日記》,遭到查抄、批判,並被付之一炬。因此,二十多年前,吴忠匡、周振甫、石聲淮等前輩學人就曾呼籲社會和有關學術團體、出版單位趕緊整理出版錢先生遺著,使其人其學不至湮没無聞。
一九八六年,臨近“錢基博先生誕辰百周年”的紀念日子,華中師範大學在章開沅先生的支持下,由錢先生弟子彭祖年、石聲淮、吴忠匡等人牽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如一九八七年底,華中師範大學以學報特刊的形式,首次將部分遺著結集面世,爲我們瞭解錢基博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時,湖南岳麓書社又重新出版了錢先生的《現代中國文學史》、《近百年湖南學風》等著作。十年之後,我校曹毓英先生以此次整理工作爲基礎,精心策劃,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編輯出版了《錢基博學術論著選》,此書對推動國内錢基博研究的深入開展可謂功不可没。此後又是一個十年期,我們委托傅宏星先生陸續對錢基博遺著在全國各大圖書館的保藏情況進行了一番細緻的普查,一份相對完善詳備的著作編年目録也隨之形成了。
綜觀錢先生一生,出版各類學術專著二十六部,編撰各類教材十二部,雜著十二部,稿本、油印本等未公開發行的著作二十一部,約計七十一部,目前均分藏於全國各大圖書館、大学和民間私人手中;而他的大量學術論文、碑傳雜記、書信則散見於解放前出版的地方報紙、學術刊物、鄉賢著述、譜牒家乘和私人手中,無人問津,漸致散佚。雖然先生逝世至今,大陸方面,他的一些代表性著作多次再版,甚至影印出版,如《經學通志》、《版本通義》、《〈周易〉解題及其讀法》、《〈四書〉解題及其讀法》、《現代中國文學史》、《(增訂新戰史例)孫子章句訓義》、《近百年湖南學風》等。港臺方面,臺灣商務印書館等出版機構亦有多部錢著多次重印出版。但這些重版的著作還不到錢先生公開出版物總數的五分之一。
華中師範大學是中國真正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少數知名大學之一。在其一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有一批又一批篳路藍縷、披荆斬棘的先驅者,他們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爲華中師大的奠基與成長作出了無可磨滅的貢獻。
隨着我們對大學學脈與傳承精神的感悟日深,出版社已將把挖掘百年老校豐富的學術資源作爲未來工作的重心之一。整理出版一代國學大師錢基博先生的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責無旁貸。可以這麽説,正是在幾代學者的共同關心和努力下,經過二十年的醖釀和籌劃,二〇〇六年六月,我們才正式將《錢基博集》列爲我社在“十一五”期間的重點出版選題,計劃分輯推出。同時,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從資料搜集、點校、專審和圖書設計四個方面加大資金和人員的投入,努力打造好此項精品工程。
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