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約纂》卷甲
《論語》者,蓋孔子没後,七十弟子記諸善言也,上以尊仰聖師,下則垂軌萬代。既爲世典,不可無名。然名書之法,必據體以立稱,猶如以孝爲體者,則謂之《孝經》;以莊敬爲體者,則謂之爲《禮記》。然此書之體,適會多途,皆夫子平生應機作教,事無常準。或與時君抗厲,或共弟子抑揚,或自顯示物,或混跡齊凡,問同答異,言近意深,《詩》、《書》互錯綜,《典》、《誥》相紛紜。義既不定於一方,名故難求乎諸類,因題“論語”二字,以爲此書之名也。何謂論?論之爲言倫也。倫者,輪也。以夫子疾固,言非一端,而圓轉無窮,如車之輪也。七十弟子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必先詳論,人人僉允,然後乃記,記必已論,故曰論也。然則所謂語者何也?《毛詩傳》云:“直言曰言,論難曰語。”鄭注《周禮》云:“發端曰言,答述曰語。”今按此書既是夫子論難答述之語,而經門弟子論定,故名爲《論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