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白論第五 馬驌《繹史》次在第四。

堅白論第五 馬驌《繹史》次在第四。

【校勘】人自視石,但見石之白而不見其堅,是舉所見名,與白二物一段注文嚴可均校“人自視石[28]”“自”當作“目”,蓋與下“人手觸石”之“手”爲對文也。百子全書本依改。又“是舉所見名”之“名”字,嚴可均校道藏本、百子全書本皆作“石”,此譌。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得其堅也,無白也馬驌《繹史》“而得其所堅”下無“得其堅也”四字,而有“者”字,上文“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此爲對文,自當依《繹史》作“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爲是。故曰天下無石,不可以視石也第四段注文嚴可均校“天下無石”當作“無白”,百子全書本依改。其白必滿於堅白之中第六段注文百子全書本“堅白”之“白”作“石”,依下文“其堅亦滿於白石之中”互文見義,則此句自當作“其白必滿於堅石之中”。見與不見與不見離一馬驌《繹史》、百子全書本第二“與”字作“離”字,爲“見與不見離,不見離一”。故得白石者,自有白之實第七段注文“白石”作“白名”,依上文“物各有名,而名各有實”與下文“得堅名者,亦有堅之實”,則此互文見義,自當作“得白名者,自有白之實”。公孫龍與亂孔穿對辭於趙平原君家仝上段注文嚴可均校道藏本無“亂”字,疑衍。不定者兼惡乎甚石也百子全書本“甚”作“其”。故之曰堅白不相離也第十段注文嚴可均校“故之曰”衍“之”字。有見焉馬驌《繹史》、百子全書本“有見焉”句下多“有不見焉”一句,依上文“有知焉,有不知焉”觀之,明係此脱。見與不見相與藏馬驌《繹史》第二“與”字脱去。藏於目而目不堅,誰謂堅不藏乎第十一段注文百子全書本“藏於目”上有“堅”字,依下文“白離於手,不知於白,誰謂白不離乎?”明係此脱“堅”字。目有自不能見於堅,不可以手代目之見堅,乎自不能知於白,亦不可以目代手之知白第十二段注文嚴可均校“乎自”當作“手自”,依上文“目有自不能見於堅則與手”爲對文,而“乎”爲“手”之譌可知,然依此句“手自不能知於白”,則上文當作“目自不能見於堅”,衍一“有”字。百子全書本作“目有目不能見於堅,不可以手代目之見堅,手有手不能知於白,亦不可以目代手之知白。”堅白相城不相離仝上段注文百子全書本“城”作“域”,依正文“堅白域於石”當作“域”字爲是。白故不能白白第十四段注文嚴可均校“白白”當作“自白”,百子全書本依改。故曰惡能自物乎仝上段注文依正文“惡能白石物乎”則“自”係“白”之譌,下又脱一“石”字。則目與火俱不見矣,然則見矣,然則見者誰乎第十六段注文百子全書本脱“然則見矣”四字。必因火以目仝上段注文百子全書本“目”誤作“見”。

【提要】“堅、白、石三可乎?”曰:“不可。”曰:“二可乎?”曰:“可。”曰:“何哉?”曰:“視不得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無堅得白,其舉也二;無白得堅,其舉也二。於石一也,堅白二也,而在於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有見焉,有不見焉。故知與不知,相與離;見與不見,相與藏;藏故孰謂之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