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序
《慎子》,劉向校定四十二篇,《隋》、《唐志》皆十卷,《崇文總目》二卷三十七篇。是其文代有散佚,陳振孫《書録解題》著録《慎子》一卷,麻沙刻本纔五篇。周氏《涉筆》稱:“屏去繆悠,翦削枝葉,本道而附於情,主法而責於上。五篇雖簡約,而明白純正,統本貫末。”《文獻通考·經籍考》引。五篇者,曰《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其佚文成章有意理者,《群書治要》有《知忠》、《君臣》兩篇,又《藝文類聚》五十四、《太平御覽》六百三十八引《慎子》曰“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八十四字,其語亦載《鄧析·轉辭篇》,可考覽者唯此而已。其他零簡殘帙,雖有存焉者,無關宏旨也。
余覩《慎子》書三本:一金山錢熙祚守山閣叢書本,有校記,并輯佚文綴於後,頗稱善本;一湖北崇文官書局刻百子全書本;一涵芬樓景印江陰繆荃蓀蕅香簃寫本。三者之中,繆寫獨多,蓋從明萬曆間吴人慎懋賞刻本寫録者。其書分内外篇,内篇三十六事,外篇五十三事。守山閣據《治要》、《御覽》各書輯爲佚文者,此均有之,而從未見收於著録家之目,覩者詡爲驚人秘笈。其實明人騖古不學,好爲矯僞,如豐坊、楊慎輩,數見不尠,固不止一慎懋賞。《慎子》書,陳振孫所見已止五篇,安得明代獨出完本。慎懋賞既出於雜襲,以瞇其時不學人之耳目,而藝風老人更炫鬻之以誣古人而欺當世。細覈其書,凡不見守山閣本者,除綴輯《治要》、《意林》、《御覽》各書而外,凡《國語》、《國策》、《鬻子》、《管子》、《莊子》、《列子》、《韓非子》以及漢《賈誼新書》、《韓詩外傳》、劉向《新序》、《孔子世家》諸書,罔不剽竊,嶢然而出其類。其意緒文辭,叉牙相抵而不合。其尤可笑者,荀子譏慎子“蔽於法而不知賢”,《慎子》書明言“君立則賢者不尊”,而慎懋賞乃襲《墨子·尚賢》之文以爲《内篇》。第十三條“夫王公大人爲政於國家”者。又如“鄒忌以鼓琴見齊王”,語見《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劉向《新序》,慎懋賞雜襲其文而改“淳于髡曰”爲“田駢曰、環淵曰、接予曰、慎到曰”。“孟子輿説齊王而不説”,事出《韓詩外傳》,而慎懋賞亦襲其文,改“淳于髡曰”爲“慎子曰”,又不厪是。“鄭同北見趙王”,事見《趙策》,於慎子無與,而慎懋賞强砌“慎子侍趙王”、“顧謂慎子曰”諸語,以爲慎子書《内篇》之終。
且古人著書,内外分篇,蓋有經緯。内篇必立所言之宗,而外雜諸篇取與内篇之旨相爲經緯。而慎懋賞所爲慎子内外書,旁采子、史,内固不見統宗,外亦未相經緯,雜廁不倫,徒見其心勞日拙爾。獨藝風老人好言版本而不通,其藏書不過貿販鬻利,非真能辨文章之源流,識古書之真僞者。徒詡版本之罕異,而未能好學深思,心知其意,乃矜贋鼎以爲瑰寶,詩書夷於骨董收藏,矜其奇秘。蓋吴下儒林丈人之藏書有聞者,自黄蕘圃、顧千里而下曁於輓清潘伯寅、葉鞠裳輩,諛聞動衆,大率類此,固不必以苛繩藝風老人已。今以守山閣本爲主,讎記他本字句,旁逮《治要》、《意林》諸書所引。其慎懋賞書所獨有者,就覩記所及,著其自出,讎校字句,以備考覽焉,而所不知,蓋闕如也。
韓非書言“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藏之於胸中,以偶萬端而潛御群臣者也。法者,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奸令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申不害言術,公孫鞅爲法。《韓非子》《難三》、《定法》。而以吾觀於慎子,則法而兼術者焉。《史記·孟子荀卿列傳》曰“慎到學黄老道德之術”,而《荀子·非十二子篇》則稱“慎到尚法而無法”,以其法家,故尚法,以其法家而學黄老道德之術,故尚法而無法。法者,一成而不可易,有成勢,有賞形。術者,因循乃見妙用,無成勢,無常形。今讀《慎子》書曰“古者立天子而貴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下無一貴,則理無由通,通理以爲天下也。故立天子以爲天下,非立天下以爲天子也;立國君以爲國,非立國以爲君也。”“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則誅賞予奪從君心出,然則受賞者雖當,望多無窮;受罰者雖當,望輕無已。君舍法而以心裁輕重,則同功殊賞,同罪殊罰矣,怨之所由生也。”“法雖不善,猶愈於無法,所以一人心也。”“夫投鉤以分財,投策以分馬,非鉤、策爲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德,得惡者不知所以怨,此所以塞怨望也。”其大要歸本國之能治,獨裁於君。君之任治,必齊以法,此法家之治也。慎子又曰:“天道因則大,化則細。因也者,因民之能也,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爲也,化而使之爲我,則莫可得而用。”“故用人之自爲,不用人之爲我,則莫不可得而用矣。此之謂因。”“民雜處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亦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爲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故不設一方以求於人,所求者無不足也。”“則易爲下矣。易爲下,則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謂太上。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無事,君逸樂而臣任勞,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人君自任而務爲善以先下,則是代下負任蒙勞也,臣反逸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過則臣反責君,逆亂之道也。”“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則臣皆事事矣。”此黄老道德之術,而老子所云“無爲而無不爲,取天下常以無事”。王弼注:動,常因也。〇《老子》第四十八章。莊子所稱“上必無爲而用天下,下必有爲爲天下用”。《莊子·天道篇》韓非《主道》,所謂有“行而不以賢觀臣下之所因”者也。《漢書·藝文志》著録《慎子》書以入法家,誠竊以爲知其一而未知其二,何者?慎子法而兼術,法者可正名,術者莫能名。慎子則以莫能名之術,而神明乎可正名之法。因任而資能,循名而責實,藏之胸中,以偶萬端,而潛御群臣。豈非鄧析所謂“無形有形之本,無聲有聲之母”。循名責實,按實定名,參以相平,轉而相成,故得之形名者歟?《志》録鄧析以弁名家之首,故慎子亦以改隸名家焉。
中華人民造國之二十年二月十四日,無錫錢基博叙於後東塾之南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