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少年游》
2025年09月26日
3.《少年游》
对于《少年游》(并序)[87],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曹树铭《东坡词编年校注及其研究》、石声淮和唐玲玲共著《东坡乐府编年笺注》、邹同庆和王宗堂共著《苏轼词编年校注》、孔凡礼《三苏年谱》等均编年于元丰四年辛酉(1081年)正月,误。合观《少年游》(并序)与《子姑神记》,类同之处甚多。
表4-3 《少年游》(并序)与《子姑神记》比较

《仙姑问答》记载了紫姑赠苏轼的七首诗,苏轼此处“乃以此戏之”和“空无数、烂文章”貌似回应,故《少年游》可能作于《子姑神记》《仙姑问答》之后。且《少年游》所记的迎神地点、迎祀仪轨、紫姑才华、求诗答诗情节,与《子姑神记》一致,所记之事相同,而有别于《天篆记》所载,所以《少年游》和《子姑神记》(包括《仙姑问答》)极有可能都是对同一次迎神的记载。故《少年游》最早应作于元丰五年(1082)正月。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游》(并序)与《子姑神记》二作对紫姑神的态度迥然有别。在《子姑神记》中,作者表达的是对紫姑神的同情和赞美,而在《少年游》(并序)中,与当时的文人一样,则包含着调侃、狎戏(详见下一节):苏轼径直说是“乃以此戏之”,“戏”字虽体现了文人率尔为之的洒脱,但也包含着调侃紫姑形单影只,却“空无数、烂文章”(“烂”字也是双关),同时《少年游》全诗句句双关嘲弄。对紫姑神的不同态度,映射出作者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故二作在写作时间上,应有一定差距。这种矛盾性情感态度源于作者被贬黄州后极不稳定的内心情绪。如果说《子姑神记》中作者是自比自怜的话,《少年游》中则是自嘲自放。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对紫姑的矛盾态度就自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