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传、遗留与活态厕神
2025年09月26日
七 口传、遗留与活态厕神
笔者在第一章第二节《中国厕神研究的内在格局》中说到,近年来学者们将内地紫姑信仰习俗与少数民族或闽台地区的相类习俗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多。这些研究切入点比较小,在方法上都属于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的结合。比如将白族的“青姑娘祭”、满族的“笊篱姑姑”、土家族的“七姑娘”、闽台的“关三姑”等与紫姑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紫姑是“源”而青姑娘、笊篱姑姑、七姑娘等是“流”。另外,这些研究均是以某一个厕神为中心的考察,不及其余,且研究集中于东北、东南和中部地区,而从本文第六章第三节对中国厕神流布的统计可知,中国西南地区仍应是重要的考察对象,故今以西南汉源地区为代表做田野调查,拟对当地厕神的遗留生态,做一描摹和分析,此为第一节内容。
此外,由于中、日、韩的特殊文化关系,故将中国厕神研究纳入东亚文化视野进行研究就十分必要。这也是当前厕神研究中所缺乏的。笔者在前几章的研究中,已多有比较。另,笔者在韩国客座期间,发现济州岛厕神(笔者译:怒一底大)信仰正可与中国紫姑信仰进行对比分析。这些内容形成了此章的第二、三节。第一节和第二、三节之间,虽表面上没有逻辑关联,但均属口传、遗留与活态神话,均具调查报告性质,均是商业化、现代化境遇下厕神的存在状态,且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各文化对比,故置于一章之中,结构上不必过于削足适履。
中国四川汉源地区的厕神遗存基本能代表商业化、现代化浪潮下中国厕神所面临的尴尬境遇,以及“厕所革命”以来厕神逐渐消失的现状和不可再生性。与此不同,韩国济州岛所流传的厕神故事,却通过独特的“巫堂”继承而得以较为稳定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