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的净头传统

(三)中国禅宗的净头传统

从前两节对“雪隐”“东司”的语源考察,我们已经可以窥见佛教厕所及相关规定、沿革、信仰观念的一些特点。本节我们进一步来谈净头传统。

净头,是寺院里打扫厕所的僧人或职事,是寺院列职杂务中的最低层级。一方面,他们所从事的是俗人不愿接纳之恶臭脏乱、卑微低贱之事;另一方面,净头又往往成为佛家修道悟道的方便法门。佛教的厕所又叫“净廊”。“净”虽首先是指视觉所见、嗅觉所闻的干净之义,但在佛教里,更有“象征菩萨的世界”的深奥含义[90]。佛教中的粪,不仅有世俗所讲的含义,更用以比喻三界之见惑、思惑[91]。大概从唐宋以来,禅林中便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即不少有智见的僧人,或以前代著名净头作为学习榜样,模范行事,或将其参语作为座右铭,砥砺前行,并由此发心入道[92],“触边明净,道业圆成”[93]。笔者将这种传统,称之为“净头传统”。所谓“传统”,是指世代相传的精神、制度、风俗或技艺,故“净头传统”即为禅林中将做净头执事与佛家修道悟道相联系的一种风尚,是禅林世代相传的一种精神。净头的组成很复杂:犯罪受罚者、有过自省者、初入佛门者、发心入道者,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