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俗化”的一些问题
总体上说,厕神的俗化当然是随着神话时代的逝去而上演的。大传统文化[1]的放弃,使厕神无法以官方、正统的渠道得到发展。士大夫的染指,又使理性批判和言志抒情意识增强,不仅没有推动信仰层面厕神的发展,反而使其“夭折”于衍生态神话。与之不同,民间的厕神信仰却从未间断,流布甚广,并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需求,杂糅进各种功利性目的。这就涉及“俗化”问题。
① 俗神与俗化
什么是俗神?学界大多认为“俗神”就是民间神。民间神,统而言之,就是现在或曾经存在于民间的神灵。这个定义宽泛得几乎囊括了中国所有神灵而丧失了它的科学性。因为从理论上说,所有神灵都具有民间源头,也都还可以在民间找到痕迹。笔者认为,“俗神”一词的关键不在于是不是在“民间”,而在于是不是“俗化”。所谓“俗”,从神话学的角度视之,就是“世俗”,其对立面是“神圣”;从文艺学、民俗学的角度来说,“俗”的对立面是“雅”。“俗”倾向于物质化、生活化,而“雅”则倾向于高于物质和生活的精神超越。合而言之,“俗”就是倾向于世俗的物质化和生活化。自然,厕神信仰就所占的比重而言主要在民间。中国的宗教信仰就其基本特点而言,是“普化的宗教”,具有俗化性和以人为本的特点,也具有存在范围广、民众根基深、信仰状态无章法,以及原始性和现代性水乳交融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在某种程度上向“民间”的倾斜,也决定了“四民”(士、农、工、商)信仰之间具有相当的贯通性。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笼统地说民间神就是俗神,要看是否“俗化”。
② 俗化的表现
厕神的“俗化”主要体现在家庭化、个人化、生活化和琐细化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厕神属于“家神”。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a. 家庭化。厕,无论是建筑在正房内,还是依附于正房设置在侧,抑或设置在家附近的菜园里,都是属于家宅的一部分,区域上一般限制于家内或者村社内。
b. 个人化和随意化。厕神的相关祭祀仪轨规模逐渐变小,甚至后来常无神体和祭品。祭祀的时间和地点也都带有相当的私人性和随意性。一方面,厕神似乎具有“随叫随到”的遥感能力和随时随处存在的神秘性;另一方面,其神圣性、威严性、仪式性也随之降低或丧失,甚至被归为“淫祀”,或者在重大节庆中附带祭祀,如除夕、元宵或祭祖,且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戏谑性。
c. 生活化和琐细化。厕神信仰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厕神往往以日常生活中的物什或建筑、空间为载体,如厕所、门角、猪圈、筷子、灶头、筲箕、簸箕、淘箩头等,不仅带有强烈的日常世俗生活气氛,职司也相当琐细。且在“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里,与女性具有更加密切关系的厕神,也注定被卑化。
③ 俗化的同时也是渗透和融摄的过程
作为俗神,厕神具有很强的融摄性,最终形成一个“大杂烩”。
a. 基于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和原始大母神信仰遗留,厕神信仰源远流长并依赖岁时民俗得以保存。岁时民俗作为以农为本的国家最重视的民俗事项,向来得到尊重和理解。所以厕神有机会像滚雪球一样,融摄儒、释、道、巫等各方面内容。正如李亦园所说:“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是一种混合体,其间以佛道的教义为重要成分,还有许多与佛道无关的农业祭仪……它不像西方那样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而是属于一种兼容并包的信仰状态。”[2]厕神信仰便是如此。
b. 基于中国礼乐文明的规定和中国人的羞耻道德观念,中国厕神信仰隐晦曲折并一再被边缘化。这加速了厕神神格的偏移和伪装。唯其如此,他才能在“重入口,轻出口”的中国文明中得以保留和发展。试看这样的表述:“提及‘厕所’,因联想所致,难免油然而生不净不雅的镜像来。赫然地写在标题里,或许早已使读者兴味索然了。”[3]可知“厕所”问题第一时间被归在“文雅”“文明”的反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来厕神神格的转化和失落。厕神的本来神格被遮掩,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随波逐流”。如粪肥崇拜的雅化、隐晦化和象征化,又如厕神转变为蚕神、月神、财神等。唯其如此,才能得以保存和发展。
c. 俗神信仰具有相当的包容性、传承性、集体性、含化性和变动性,厕神也不例外。这也是导致他的神格纷繁复杂的重要原因。广大农民社群的信仰,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始终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就是信仰。因此,除了代代相传的基本习俗和信仰,他们自然也会根据自己需求的变化,随时给厕神赋予新的神格。
d. 厕神信仰的巫术性和原始性一直非常浓厚。从整体上说,人类思维都是从巫术阶段经宗教阶段再发展到科学阶段的,所以文明社会也必然潜藏着巫术思维。中国俗神信仰尤与巫术联系紧密。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提到这一点:“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4]因为巫术的原始性、根本性和稳定性,常成为各种宗教和信仰所依赖的手段。巫术又分为禳除巫术、祈福巫术和预知巫术。巫术还有两个基本规律,即相似律和触染律。“相似率”是“同类相生”或“果必同因”;“触染律”(“接触律”)是“物体一经互相接触,在中断实体接触后还会继续远距离的互相作用”[5]。这些在厕神信仰中都有。
下面笔者对厕神信仰的祭祀仪轨做一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