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鬼道众生的厕神
佛教经典零零星星分布着不少厕神。大部分厕神,名为厕神,实为厕鬼,在佛教中属于鬼道众生,如毕舍遮鬼。《佛说施饿鬼甘露味大陀罗尼经》就记载厕神毕舍遮的主要职责是“守厕”,伺人不净食。[157]《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厕神作“毗舍遮”,是梵文Piśāca的音译,是佛教八部鬼众之一。据玄应《音义》卷二十一、慧苑《音义》卷下、慧琳《音义》卷十八所述,他是食人精气或啖食血肉之鬼;据《吠陀》,其地位在罗刹之下,是害人的恐怖恶鬼;在密教中,位于胎藏曼荼罗外院,形象皆如饿鬼,手持人之手足或头颅。
《毗尼母经》记载厕神是盲人,在入厕之前咳三声,他就会跑走。所以日本学者西冈秀雄认为厕神为盲人的说法是从印度经朝鲜传入日本的。有的佛经说到厕神是“护厕”鬼神,是守护粪坑屎尿的。如《佛说护净经》讲到,一个比丘因为“以不净食食众僧”,遂堕入饿鬼道,日夜在厕所边呻吟。饥渴五百年,“正欲趣(趋)厕用食不净”即遭遇护厕鬼神用铁杖杖击。“此鬼食人脓血、涕唾及荡涤恶汁,常伺捕妇女产血不净,以为饮食。复经五百世,堕猪狗蜣螂之中,常食臭粪不净。受斯苦剧,累世如此,于百千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158]这则材料中不仅有“护厕神”,还有“噉粪鬼”。虽同属鬼道众生,但性质又有别。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五中记载佛告阿难:悭吝之人死后将受到种种惩罚,将堕入铁窟地狱,遭受“饿鬼道中最上苦法”,最后“生食唾鬼、食脓鬼、食血鬼中,罪毕复生厕神猪狗,罪毕复生贫穷卑贱无衣食处,遇善知识发菩提心”[159]。经文大力渲染了悭吝之人死后遭遇的种种恐怖惩罚。终不得善处,一直在三恶道中流转。这里的厕神当属饿鬼类。正因为是在饿鬼道,所以需要善知识拔济。《法华经持验记》卷上“宋扬州释慧果”条也记载一长年吃素的法师,曾经在厕所里面遇到一个“噉粪鬼”求他救拔:“(噉粪鬼)昔为众僧作维那,小不如法,堕在厕鬼中。法师慈悲,望垂拔济。有钱三千埋柿树下,愿取为福。师告众掘钱,为造《法华经》一部。后复梦鬼云蒙慈力已得改生,致谢而去。”[160]
唐道宣所撰《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卷十六还记载了一系列如厕禁忌。比如,如厕前,必须在厕所外面“三弹指”,否则就会犯冲;不能衣衫不整,甚至裸体如厕,否则就会触怒厕神遭遇不测。[161]《白泽图》也记载:“百年厕精名旗得,状如人,恶闻人音,故至厕而咳也。”[162]三弹指也好,假咳也好,这类行为禁忌,都是为了避免冲犯厕鬼。这一观念到底是源自中国本土,还是来自佛教,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图5-4 《救济饿鬼道之饿鬼草纸图》(局部)
日本平安时代的六道绘,藏于京都国立博物馆。穿着木屐的男女老少蹲在路上大便,旁边是等待着食粪的饿鬼,又称为“食粪鬼”
生前极其贪婪悭吝,以及对出家人不恭敬的人死后会堕饿鬼道专食粪便。这种思想当然是印度佛教的产物。在佛教里面,恶鬼与污秽的粪便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思想在后世民间故事中比比皆是。比如,日本镰仓时代前期故事集《宇治拾遗物语》里记载了一个释源性故事:一个大胃王,别人给他十石米饭,他一吃而光。实际上并不是他吃的,是紧跟在他后面的恶鬼和妖怪吃的。但是人们肉眼凡胎看不见鬼怪。大吃一顿后的恶鬼在回去的路上呕吐,把整个街道都铺满了粪便。此后,人们便把这条路叫“小粪路”。[163]
上面这些厕神(鬼),属鬼道众生,神位极低。这从后世的祭祀仪轨简陋也可以看出来。《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记载:“(初九)普供世间诸圣凡者。一、正觉世间,佛菩萨等四圣也。二、有情世间,天人修罗等六凡也。三、器圣中。如弥陀、弥勒、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准提地藏及达磨、百丈、天台、贤首、南山、远公,乃至斋堂、田园土地等。……凡上四圣供,不用纸元,用则反不敬。……又门神、厕神、田园神等,须用纸元。内唯圊房厕神,但供食物、纸元等,而不念诵。”[164]又,据《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卷三记载,法师在水陆法会上祈请的神灵中,也有厕神,且被纳入城隍神众,属于冥界神灵。其云:“二十四道诸土神众、中庭力士、屋上广汉、主泉神、主单神、主园林神、主后厕神。一切神众,本寺普同搭,大坟小墓,守护茔域诸神众。”[165]总之,依据以上顺序、规格,可知厕神位格最低,祭祀仪轨最为简陋。
如上属鬼道众生的厕神,其出现常有四种情况:1. 厕神往往是人作恶后的业报体现,是作为惩罚性结果出现的,所以需要善知识的救拔。2. 有的经典明确其职司为守护厕所屎尿不为饿鬼所食,是守厕神,其活动范围在厕所。3. 还有的经典记载,厕神本身就是饿鬼,即噉粪之鬼。4. 佛教厕神也屡屡透露出其与冥间神灵的关联,具有阴森恐怖的特点,如佛教经典对厕神郭登的借用。日僧净慧在《金刚经灵验传》卷中就引用了钱方义遇厕神郭登之事。[166]除了上面这些厕神(鬼),佛教最著名、威力最大的厕神当属乌刍沙摩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