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松爱菊八桂地 教耕文获不老情

种松爱菊八桂地 教耕文获不老情

(玉林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志明教授讲话)

尊敬的卢斯飞教授,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聚会在九月的绿城,隆重庆祝德高望重的卢斯飞教授八十华诞,并对他从教五十多年来的教学、科研进行学术研讨,这是广西教育界、学术界的喜事、益事。卢斯飞教授说,他的座右铭是“教以为耕,文以为获。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最喜爱清代钱嵩期的诗“说剑碎琴年少气,种松爱菊岁寒心”。我与卢老相交二十多年,卢老既是我的师长,又是忘年交,因而对此我深有所感。他就是这样一位以教学为耕种,以文章为收获,在八桂大地上至心至情种松爱菊的学人与师者。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刚刚经历过文革的中国,学术界可谓百废待兴。作为一位学人,卢斯飞教授的不少学术研究是具有开拓意义的。1979年冬天的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寒气逼人、滴水成冰。置身酷寒,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他仅凭借着一套辗转借来的《闻一多文集》,靠着过人的毅力、深研精钻的精神,以每天3000字的进度,完成了广西人民出版社约写的《闻一多作品欣赏》。这部书稿得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任访秋教授的肯定。此书再版多次,印数达六七万册,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修改后又以“中国新文学大师名作鉴赏系列”的“闻一多”卷由台北海风出版社出版。同《闻一多作品欣赏》一样取得学术影响的著作是他的《孙犁作品欣赏》,后者被评为中南五省优秀读物一等奖。沿此,卢斯飞教授展开了系列学术研究,在台湾地区出版的还有《冯至戴望舒卷》《徐志摩诗歌评析》《徐志摩散文评析》《徐志摩陆小曼婚恋史》以及《后妃之祸》等著作。卢斯飞教授也是较早展开台湾文学研究的学者,他的《洛夫余光中诗歌欣赏》,评论者认为这部著作“最鲜明处是本于中国诗化传统来评赏现代诗,指陈现代诗与传统的相连血脉,又标示出其新添活血所在”。如果整体回顾上述卢斯飞教授的系列研究,我们就会发现这实际上形成了他的学术研究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如有研究者这样概述:“卢斯飞教授兼治古代和现代文化,长于诗歌研究,对新诗大师闻一多、徐志摩、冯至、戴望舒等都曾撰书评价,写作风格一脉相承,至《洛余》一书而更臻老到。”

卢斯飞教授的学术领域同时也是广泛的。他与杨东甫先生1994年合著的《中国幽默文学史话》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的书。古远清先生曾在《大公报》对其作专门的评论,认为这部著作“在文学史研究中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这部著作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卢斯飞教授是客家人,客家人尤重恳亲。他与同是客家人的学者谭元亨选编、注释的《客家诗词三百首》,选入73名客家先贤和诗人的诗词317首,从唐宋直到现代,时空跨越1200多年,被认为是“反映客家精神的壮丽画卷”。

“文以为获”的他,既重学术,也爱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省以上报刊以及台港澳地区报刊发表论文、评论约300篇,杂文100多篇,曾获“北京杂文奖”一等奖。以上我所简述的学术与创作成果虽只是卢斯飞教授创作的一隅,但这一隅也足以证明他当之无愧为唐代大家韩愈所说的“文以为获”的学人。

卢老不仅是一位“文以为获”的学人,更是一位“教以为耕”的师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自从1981年春调到广西从事教育工作以来,他在八桂大地上开垦、耕耘、培育、浇灌、收获。桃李满天下的他,先后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工作者、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被国家教育部、人事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卢斯飞教授说他的教育理念是:爱在心中,严在教中,乐在其中。在五十多年的从教生涯里,他种松爱菊、栽桃种李、浇花育果,以硕果累累的收获诠释着这“爱”“严”“乐”的师者情怀。

卢老是一位爱在心中的师者。一位西方教育家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用爱心去唤醒人,激励人和鼓舞人。”这是卢斯飞教授喜欢的名言,也是他自己的教育实践。天南海北的学生在他那里获得启发,获得鼓励,获得关心,从学业到工作,从个人到家庭。点点滴滴无不体现一位师者对学生真切无私的爱心。

卢老是一位严在教中的师者。《礼记·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他的“严”实质是严格把好学生的学业质量关,因材施教,让传道授业解惑落实在具体实在的教育过程中。正因为他的严,他的学生才获得了学业的极大提升,有的在学术领域已颇有建树。

卢老是一位乐在其中的师者。他以孟子在《尽心篇》中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先后为10届来自全国各地的硕士生讲课,与4届来自广西各地的研究生班学员讲课。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不断追求新知的乐趣”,享受到了“相互切磋、教学相长的乐趣”,享受到了“喜看新苗茁壮、脱颖而出的喜悦”。我们常说“工作着是美丽的”。卢斯飞教授乐在其中的师者情怀向我们展示的不正是教育工作之美、教师人生之美吗?他说:“平生塞北江南,老来乐在心间。”这当是他在八桂大地辛勤耕耘的生动的自我写照吧!

五十余载的从教历程,种松爱菊的丰硕成果,足以证明他当之无愧为“教以为耕”的师者。

今天是这位“教以为耕”的师者、“文以为获”的学人八十华诞的大喜日子,我以“种松爱菊八桂地,教耕文获不老情”来表达我们对卢老的崇高敬意。最后,我以我们中华民族最传统、最悠久、最美好的方式,真诚地祝愿他“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