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无戏言·师恩
2006年,在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的时候,初次见到卢斯飞老师。他给人一种特殊的感觉:温和。当时我要回答的问题是,现代文学中京派的文学美学观念以及京派小说的风格内涵。当时回答的不完整,表达的也不清楚,不过还是竭尽全力完成了。我当时因调剂才得到复试机会,对于能否在复试中获得老师的好评是我最关注的。有老师问到除了以上回答的内容,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我一听这“补充”二字,想到老师已经指出我的不足,心更加慌了,甚至怀疑复试是否失败了,急急怯怯的心境一览无余。卢老师端坐在评委席的正中央微笑并说到,你的回答还可以,京派在理论方面的主要代表还有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和著名评论家李健吾等。就此还向我展开了一些举例说明。我仔细地看着老师,他面色红润,目光慈祥,款语温言,清允平和。这幅样貌,当时绝对带给我冬日夏云之感。我抽紧的心舒缓了很多,整个人都放松平静了下来。过后,他在面前的记录单上写着什么,抬头微笑道,你回去可以多看看钱理群、洪子诚二位先生的书。你的初试分数很高,如果录取你,你来吗?我当时被问愣了,但脱口道,我是一定会来的啊!他放大了笑声:军中无戏言啊!
开学后第一次拜访卢老师,他笑着对我说,还记得复试的时候,我对你说的“军中无戏言”吗?我还想你初试分数高也许会另有择校的考虑。我当时颇为惊讶,曾经我以为只是一句开怀的话,竟然是老师一份特殊的恩遇。此后这句“军中无戏言”成为他和我见面提及的要点和笑点,每次他说起都像是第一次提到一样,那样新鲜有趣。就是这样一种特别的见面,结成一份别样的师生情缘。从与卢老师相识以来,每当我遇到求学顾虑、工作压力、生活烦恼、感情焦虑,他总是以他独有的温和给予我很多智慧的人生经验,让我平顺地度过情绪期,克服现实困难,回归到最好的状态。记得读博时,我遇到了论文选题的困难,因为焦虑整个人都处于极度糟糕的状态,任性地又打电话求助卢老师,电话这一头的我哭得稀里哗啦,电话那一头的老师一遍一遍地安慰着,告诉我要努力适应读博的生活,还为我提供选题的各种方案。
我时常回忆自己要离开南宁去厦门,在卢老师家门口离别时的情景,我说着再见,卢老师以握手送别。我不舍地说道,不要握手,我要拥抱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拥抱卢老师,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拥抱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