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相长 厚积薄发

二、教研相长 厚积薄发

作者从1958年大学毕业,到2008年送走最后一批研究生,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了50年。他的文论没有空洞无物、高谈阔论的架势,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多为教研相长、厚积薄发之作。他半个世纪前在武汉大学求学期间,得到众多名家如刘永济、刘博平、黄焯、袁昌英、程千帆、沈祖棻、张月超、胡国瑞等先生的教导,建立起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养成了“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良好心态。他还有幸听到著名现代文学史家刘绶松先生的讲课,引起对中国新文学的浓厚兴趣,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有关的论著、文集和作品,逐步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心得体会。1981年春他被调到广西师范学院,由于工作需要,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里一直从事现代文学(包括鲁迅研究、新诗研究、港台文学研究和现代散文研究)的教学,养成了“从教学中发现问题促进论文写作,通过论文写作梳理资料深化教学”的习惯。像集内关于鲁迅、茅盾、叶圣陶等人的创作评论以及新文学反封建传统和抗战诗歌的思考即是。其中论鲁迅小说中的反封建问题、论叶圣陶的教育小说等多篇因论述较为深入、系统被选入有关的研究论文集。进入新时期以来,广西人民出版社文教编辑室(广西教育出版社的前身)编辑出版《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欣赏丛书》,邀请卢斯飞教授参加闻一多、孙犁、冯至、戴望舒、洛夫、余光中等名家创作的研赏撰述。他结合教学心得和课余思考,先后完成了4部专著。《卢斯飞集》也选入了其中的少数篇章。这套丛书后来还获得了“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除此之外,作者一向喜爱杂文写作,并且留意幽默这一美学现象。因此,他在涉猎现代文学领域时,往往把目光投注于这两个方面,并且力图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思考。像文集中的《论闻一多的学者型杂文》《梁实秋作品中的幽默》《漫谈幽默与杂文创作》《论现代杂文的审美特性》等篇,立论新颖,论据充分,在杂文的创作界和理论界中反响良好。由此可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互动,不失为一条有益的经验。当然,它的前提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关注学术前沿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