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审美·游戏——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现代性维度分析
2025年10月22日
启蒙·审美·游戏——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现代性维度分析
宋向红
摘 要:小说观念是文人在小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小说观是文学研究会所提倡的“为人生”的小说观,它要求小说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内含着对启蒙现代性的诉求。创造社所信奉的“为艺术”小说观注重艺术的“美”和“真”,追求艺术的主体性和自律性,显示了小说对审美现代性的追求。鸳鸯蝴蝶派所主张的“游戏消遣”小说观则重视小说“大众化”和“平民化”的审美品位,表达了小说对世俗现代性的追求。三者既互制又互补,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三边对峙,才相对完整地构筑起五四小说的现代性空间,彰显了五四时期小说对现代性的多维度诉求。
关键词:小说观;为人生;为艺术;游戏消遣;现代性
小说观念是文人在小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其演变传达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层次律动。长期以来,视小说为“娱乐消遣”的观念一直是中国文人的定识。先秦伊始,小说被认为是“小道”“史补”或“稗史”,只能“助名教”“广见闻”“资笑谈”。《文心雕龙》中小说一词出现在论述笑话的《谐隐》篇中,刘勰将小说与淳于髡、东方朔、优旃、优孟这几位历史上著名的滑稽家相提并论,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古人对小说的定位。即使在小说发展繁盛的明清两代,小说家的创作动机大多是“以文为戏”,目的是“自娱”。清末梁启超等人提倡的“小说界革命”揭开了小说观念由谐而庄的改变。至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所提倡的“为人生”、创造社所提倡的“为艺术”与鸳鸯蝴蝶派所提倡的“娱乐消遣”针锋相对,构成了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三维空间,彰显出小说对现代性的多面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