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多样 语言精美
2025年10月22日
三、形式多样 语言精美
本书入选的作品,体裁上包括古体、近体(律诗绝句)和词中的小令长调,以及“竹枝词”和仿作山歌,内容和形式水乳交融。入选的作品一般都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佳作。诗人们熟悉生活,观察细致,画面生动,运笔传神。如杨万里《插秧歌》的前4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短短4句就是4个画面:前两幅(抛秧接秧,拔秧插秧)是动态描写;后两句(穿戴农具如同武士,弯腰劳作雨淋不歇)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既写出了田间劳作之苦,也流露出对劳动者的赞美。客家诗人非常注意语言的锤炼和润色,写出了许多千古流传的佳句或警句,例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郑文宝的“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绝句》),欧阳修的“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鸟》),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诸如此类,或境界辽阔,或精美绝伦,或言人之所未言,但都为广大读者所传诵。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支民系。以前我们读过《唐诗300首》《宋词300首》《元曲300首》等断代的诗词曲选;现在我们又读到《客家诗词300首》及其附录《历代客家诗人创作简论》[1],深感喜慰。作为一部形象反映客家精神的壮丽画卷,它确是值得关心客家、热爱客家的读者阅读欣赏的良好读物。
(原载《广西文史》2011年第4期,作者为江西龙南县科技局退休干部)
【注释】
[1]此文论述了唐宋以来历代客家诗人的创作流变,重点介绍了历史上三大客家文明中心(江西赣州、福建汀州和广东梅州)以及客家诗人三个创作高潮(两宋时期、明清之际和近代以来),同时还介绍了台湾、香港和广西有代表性的客家诗人;最后归纳客家诗人文化品格的若干特征。可以在阅读中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