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酿造幽默

生活酿造幽默

关于此书的上编,据作者以前告诉我,当年出版社编辑向他约稿的时候,初拟的书名是《幽默的奥秘》。他在浏览众多有关“幽默”的书刊后,认为从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考虑,如果偏重从哲学美学方面来探讨阐析,可能会写得比较抽象和理性化,难以做到“雅俗共赏”。他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一唯物主义美学命题受到启迪,觉得换个角度,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乃至亲自参与的过程中选材立论,读者也许会感到亲切和津津有味。于是他把书稿易名为《幽默与笑文化》,并且从少年时期爱读的艾思奇著《大众哲学》一书受到启发,把书稿中的各篇以文艺随笔的形式、轻松自然的笔调和生动隽永的事例述说一点小感触或小事理,达到围绕中心、阐发题旨的目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幽默与笑文化》共分为4个单元:幽默是一种笑文化;人生难得是幽默;幽默与修辞摭谈;文学艺术中的幽默因子。概而言之,我认为第一单元是“纲”,论述的是幽默的喜剧性特征和审美标准;其他部分是“目”,分别论述幽默的社会功能、表现技巧和艺术形象。它们之间体系井然,逻辑谨严,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最后一个单元确切地揭示什么是“幽默”和“幽默文学”(见该书101~102页),可说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具有相当充分的说服力。其实,细细玩味,书中4个单元其内部同样是结构紧凑、层层深入,且时有独到的见解。以第一单元“幽默是一种笑文化”为例,该单元共分6节,其中开篇“古今中外幽默谈片”是个楔子,目的在引出话题,做一个全景式的介绍,让读者漫步幽默之林,从容观赏各种胜景的特点。接着在“幽默与逗笑”一节,初步揭示出幽默作为一种笑文化的引发机制:不论是违反常态、常情和常理的事情,或是由于失误和巧合,或是由于机智产生的现象,都可以归为奇巧,而奇巧在一定条件下(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会引人发笑,产生幽默现象。但是,作为一种“笑文化”它还必须具有引人步入佳境的丰富内涵。这个内涵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呢?作者经过比较、选择和仔细斟酌,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思考(幽默是一种诉诸理智的“可笑性”的精神现象);二是美感(要具有自然之美和优雅之美,方能引起人们怡情赏心的快感);三是含蓄(意味深长,藏而不露,言近旨远,辞浅义深,给人以联想和启示);四是气度(幽默主体应该具有心境开阔、器量恢弘、与人为善、态度从容一类品德)。综上所述,幽默是一种健康的品格,是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是才华、机智和思考的产物,通常以轻松奇巧、含蓄蕴藉、优雅得体、合乎情理、闪烁着智慧和想象力的言辞和风格出现在人生的舞台上……这样的表述,就把生活中的幽默真谛揭示出来,从而同那些由于庸俗粗鄙、知识浅陋或愚蠢蒙昧而出现的“笑料”区分开来。

然而,如果仅仅是把“幽默”与“笑文化”的关系论述得清晰深入,那还远远不够。我认为作者的用意是在“一引起纲”的基础上,复通过充足而又精彩的幽默现象的分析和印证,触动人们的理智,激起他们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而对那些生活中观察到的可笑、可鄙、可恶的现象,则给予尖锐的揭露、辛辣的讽刺,或施以愉快的逗弄和轻蔑的嘲笑,让人们微笑着和过去荒唐的岁月或行为告别,迈上文明的新台阶。为此,作者在“人生难得是幽默”这一单元中,通过大量或正或反、引人深思的事例,启示人们如何借助幽默来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健康而积极地为人处世,从容不迫地进行演讲和论难辩驳,并且自然而然地在家庭生活和心理沟通中发挥作用。作者是个“坐七望八”的老人,他自谦地说只是在书里晾晒一些“陈芝麻烂谷子”。其实老人也有其长处,他们阅历深广,经验丰富,常有对于人生的睿智体悟。他在上述篇章中叙述起来娓娓动听,分析入情入理,其态容与,即之也温,并无老气横秋或暮气沉沉之感。我想就是青年读者也会如同欣赏到园中的滴滴露珠,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

以往论者在谈到幽默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时,较多关注“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方法”来引起人们的笑声(见《辞海》中“幽默”义项)。而作者在“幽默与修辞摭谈”这一单元中,更把目光投向诸如仿效、反语、警策、委婉、层递、衬跌、曲解等手法,层层剥笋,深入挖掘,让人们在妙趣横生的种种事例中产生顿悟,觉得幽默并不神秘,我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体会前人幽默成果的基础上,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酿造幽默。但我以为上编的更大亮色,还体现在“文学艺术中的幽默因子”这一单元里。这里涉及楹联、相声、喜剧、杂文种种体裁,让我们惊喜于其中闪烁的幽默光华;更有对中国幽默文学纵的论述,特别是对现代文学大家鲁迅、林语堂、老舍、梁实秋、丁西林、张天翼、沙汀、赵树理、钱锺书、王蒙、高晓声等人创作的剀切评论,让我们比较系统地欣赏到他们既有浓郁中国特色同时又各具艺术个性的幽默才能,在幽默人物形象的长廊中久久驻足,为之发出会心的微笑,或为之拊掌大笑……这些篇章,冶学术性、史料性、可读性于一炉。据我所知,它们当年在刊物发表时即受到香港《大公报》和内地《文艺报》等报刊的好评。总的来说,幽默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是中华文化孕育的智慧之花。中华民族并不缺少幽默,历史上所缺少的往往只是酿造幽默的生态环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