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分析

我校《高职语文》是《职业人文基础》的子课程。《职业人文基础》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1]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2]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基本的口语表达、沟通交际等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人文基础》课程将通过人文素养养成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职业人”,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职业人文基础》这一课程能够为学好其他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修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实现持续发展,最终成为企业、行业需要的合格高职人才。该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4年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目前,课程资源已在“爱课程网”上线。教材名称为《职业人文基础》,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由李向明教授主编、我们教研团队共同参编。

本次课将以《红楼梦》第三十一回、第四十六回、第五十二回、第六十一回等回目文本为依据来引导学生品读经典、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承国学文化。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笔者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来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红楼梦》中晴雯、鸳鸯、平儿个性化语言及行为特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提高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目标:提高阅读经典文学的兴趣,培养职业精神。

教学重点是人物形象分析,教学难点是培养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