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铁岭市系辽宁省辖市之一,位于辽宁省北部、松辽平原中段,地处北纬41°59′~43°29′和东经123°27′~125°06′之间,区位上东部与抚顺市的清原满族自治县、吉林省辽源市接壤,南与沈阳市的沈北新区、抚顺市毗邻,西与沈阳市法库县、康平县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和通辽市为邻,北与吉林省四平市相连。全市东西长134千米,南北宽162千米,区域面积1.3万平方千米。
铁岭市是山地、平原、丘陵、河川等多种地貌类型并存的地区,位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区交会处。本区植物区系的特点是以华北植物区系和长白山植物区系为主,昌图县西部及西北部部分乡镇位于中国蒙古植物区系的东部蒙古亚区和东北平原亚区,每个区均含有多种区系成分。
铁岭境内植物种类较多,资源比较丰富,既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木材树种和珍贵的药用植物,还蕴藏着丰富的山野菜、野生果类植物和有绿化观赏价值的植物。据近年来不完全调查统计,铁岭市境内有野生和露地栽培的维管束植物达1600种,其中野生维管束植物达1200种。木材树种有黄花落叶松、油松、红松、樟子松、蒙古栎、槲树、胡桃楸、糠椴、紫椴、榆树、水曲柳等;药用植物有人参、黄檗、刺五加、五味子、桔梗、玉竹、鹿药、穿龙薯蓣、辽细辛、知母、防风、柴胡、徐长卿、远志、苦参、芍药、黄芩、蒲公英等;常见山野菜有蕨、猴腿蹄盖蕨、展枝唐松草、牛尾菜、辽东楤木、荠、水芹、山芹、荠苨、羊乳、东风菜等;常见野果有榛、山楂、软枣猕猴桃、山葡萄、秋子梨、山楂叶悬钩子等;有绿化观赏价值的植物更是丰富,如灯台树、水榆花楸、色木槭、紫花槭、金银忍冬、迎红杜鹃、山刺玫、有斑百合、粗根鸢尾、早开堇菜等。
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它是生物界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类生态系统第一生产力的“创造者”。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是不断满足人类生产、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植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不与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植物资源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之一,是治疗人类各种疾病的主要药物来源,也是许多工业原料的来源。植物资源还有许多种类是园林观赏植物、防风固沙植物、水土保持植物、绿肥植物、能源植物、蜜源植物及饲用植物等。开展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等均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限制,铁岭市境内的植物及其保护和开发利用等研究工作比较落后,无论是相关研究的专项资金,还是专业的研究人员,都十分匮乏,缺少相关的研究资料,导致境内许多有价值的植物不被人们所认识,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因此,开展铁岭市植物调查及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境内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为东北地区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2年,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中流域水污染防治监控预警技术主题“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管理体系研究与综合示范”(2012ZX07505-001)课题,铁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幸承担了该课题的第五子课题“辽河流域典型水生态功能区生态管理综合示范”(2012ZX07505-001-005)。根据该子课题的任务安排和研究成果,编写了《铁岭常见植物图鉴》。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资金的资助下,编者在完成课题要求的清河、凡河流域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铁岭市除清河、凡河流域之外的区域植物的补充调查,同时结合近10年的植物研究资料,编写完成了《铁岭常见植物图鉴》。本图鉴所收录的维管束植物分野生植物、农作物和园林植物三部分,共计705种(含亚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其中野生植物580种(含亚种、变种、变型)、农作物65种(含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园林植物60种(含变种、变型、栽培品种)。在筛选常见野生植物的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尽可能多地覆盖科、属级。农作物包括了铁岭地区常见的栽培或食用的粮食作物及蔬菜、水果、油料、药用等经济作物。园林植物包括铁岭地区庭园常见栽培的以观赏为主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花卉。本书侧重于实用性和科普性,在文字编写上力求通俗、简练、翔实,图片力求清晰、全面,尽量反映该物种的典型特征,以期对广大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指导和科普作用。
自2008年以来,编者便从事生态及植物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本地区的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编者拍摄了数以万计的植物原生态图片,累计采集了3000余份植物标本,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本书的顺利出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编者要感谢一起进行野外调查的队友们,他们分别是西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马世超、昌图县宝力动物卫生监督所的李文春、调兵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红房所的宋雪洲和辽宁荣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赵昆。马世超对西丰县的植物比较了解,尤其是对铁岭市兽医中草药资源有着深入的研究;李文春对昌图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植物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宋雪洲熟知调兵山市的一草一木,对调兵山市的野菜资源更是颇有研究,尤其是对本地大型真菌有着深入的调查研究;赵昆自家经营近30亩的林下参,有着丰富的人参及辽东楤木、刺五加、无梗五加等栽培技术。他们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心血,在编写过程中,仔细校核每一个物种的生境及在本地的分布,认真查阅每一个物种的用途等信息,为本书的完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得到了铁岭市环境保护局及铁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的调查研究还在继续,本书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奉献给读者。限于编者水平及编写经验的不足,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错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借鉴于今后的工作。
尚佰晓
201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