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

别名:小落豆,小落豆秧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茎细弱、缠绕,长1~4米,疏生褐色长毛。叶互生;羽状复叶具小叶3枚,顶生小叶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6厘米,宽1.5~2.5厘米,侧生小叶斜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通常短,腋生;花小,长约5毫米;花萼钟状,5齿裂;花冠淡红紫色或白色。荚果长圆形,稍弯,两侧稍扁,长17~23毫米,宽4~5毫米,密被长硬毛。种子褐色至黑褐色,椭圆形,稍扁,长2.5~4毫米,宽1.8~2.5毫米。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生于湿草地、河岸、湖边、沼泽附近、荒地、田边、灌丛中。

分布: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西南。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本地广布。

用途:(1)全株为家畜喜食的饲料,可栽培作牧草。(2)可作绿肥。(3)可作为水土保持植物。(4)茎皮纤维可织麻袋。(5)种子含蛋白质、油脂,供食用,制酱、酱油和豆腐等;可榨油食用,油粕是优良的饲料和肥料。(6)全草可药用,有补气血、强壮、利尿等功效,主治盗汗、肝火、目疾、黄疸、小儿疳疾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