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别名:茵陈,白茵陈

形态特征:半灌木状草本,高达1米,有浓烈香气。茎直立,基部木质。不育枝端叶密集,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叶有柄,初密被绢毛,后渐脱落,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花期枯萎;茎中部叶无柄或近无柄,具2~3对托叶状裂片,叶片一至二回羽状全裂,裂片丝状线形,两面密被绢毛,后渐脱落;茎上部叶与苞片叶向上渐小,羽状全裂至3~7全裂,裂片丝状线形至钻状锥形。头状花序卵球形,常向一侧俯垂,多数,排成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边花雌性,花冠锥状,淡黄色;中央花两性,花冠管状,淡黄色。瘦果暗褐色,长圆形或长卵形,长约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生于沙质的河、湖及沟边、路旁、荒地、丘陵地、灌丛、山坡。

分布: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本地广布。

用途:(1)嫩苗与幼叶入药,中药称“因陈”或“茵陈”,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黄疸型及无黄疸型肝炎、小便不利、风痒、疥疮等症。(2)幼嫩枝、叶可作野菜食用。(3)鲜草或干草作家畜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