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Artemisia argyi Lévl.et Van.
别名:艾,艾草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达2米,有浓烈香气。根木质,具匍枝。茎直立,单一,茎、枝均被白色蛛丝状毛。叶互生;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羽状深裂;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长5~7厘米,宽4~5厘米,羽状深裂,稀全裂,表面疏被蛛丝状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茎上部叶与苞片叶渐小,3~5裂至不裂。头状花序钟形或长圆状钟形,下垂,排成穗状狭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绵毛;边花雌性,中央花两性。瘦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耕地旁、林缘沟边等处或庭院栽培。
分布:中国广布。俄罗斯、蒙古、朝鲜也有分布。本地广布,各县区庭园均有栽培,供端午节使用。
用途:(1)茎叶入药,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小腹冷痛、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妊娠下血、皮肤瘙痒等症。(2)在端午节,民间有将艾草置于家中“避邪”的风俗。(3)嫩茎叶可食用,可做茶、粥及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