菴闾Artemisia keiskeana Miq.

菴闾Artemisia keiskeana Miq.

别名:菴闾子,覆闾,菴芦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有少数不育枝。茎多数,常成丛。基生叶与不育枝顶端叶呈莲座状,基生叶、茎下部叶及不育枝叶近圆形、长圆形、倒卵形或宽楔形,长3~8厘米,宽1.5~4.5厘米,中部以上边缘具浅锯齿;茎中部及上部叶倒卵形、长圆状楔形或椭圆形,长2.5~7厘米,宽1.5~4厘米,中部以上边缘具锯齿。头状花序近球形,排成狭圆锥花序,花后头状花序下垂;总苞片3层,覆瓦状排列;边花雌性,花冠筒状;中央花两性,花冠钟状。瘦果扁倒卵形,长2~2.5毫米,两侧狭翼状。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阔叶林下及石砬子上。

分布:中国东北及河北、山东等省。俄罗斯、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本地广布。

用途:全草入药,有行瘀、祛湿的功效,主治妇女血瘀闭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