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研究》简介
《避暑山庄研究》这本书是由.王明娟主编创作的,《避暑山庄研究》共有134章节
1
总序:建设特色栏目集群 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呼唤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学报在我国出版传媒领域中是期刊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提升学报...
2
序 言
2021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河北省高校学报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正式立项,课题的总体框架是以河北省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研究为中心,着重研究...
3
目录
目 录 总序:建设特色栏目集群 提升高校学报影响力 序 言 避暑山庄建立与承德社会变迁 一、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二、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三、人口增加,蒙、满、回、...
4
避暑山庄建立与承德社会变迁
付际红,纪 欣 (承德民族师专 法政系,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 避暑山庄建立后,这里既是皇帝消遣避暑之地,也是处理日常事务、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场...
5
一、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说过:“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多级的阶梯。……而且...
6
二、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承德兴起之前,这里人烟稀少,十分荒凉。随着木兰秋狝的举行和避暑山庄的建立,皇帝每年总要到避暑山庄居住,而每次前来,除皇室成员外,都有大批满汉王公大臣及其随员从行...
7
三、人口增加,蒙、满、回、汉等多民族融合
...
8
(一)人口剧增
避暑山庄建立以前,承德只有热河上营和热河下营两个小居民点,这里最多不过十几户人家,人口也很少。然而,由于避暑山庄兴建,移民增加,承德人口增长很快。其人口主要来源...
9
(二)民族融合深入发展
承德一带不仅人口增长迅猛,民族融合状况也超过历代。 1.多民族聚居 承德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夏商至明代,先后有东胡、山戎、匈奴、乌恒、鲜卑、库莫奚、...
10
四、地方官学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出现
承德成为清代第二政治中心以后,在清政府的扶植下,很快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数万人口的塞外大都市,培养“里巷弦诵,人文渐起”的文化氛围提上了日程,因此,承德的学校相继建...
11
避暑山庄形成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彭俊波 (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 清帝兴建避暑山庄,其决定因素是为巩固北部边疆,团结各族人民,但直接原因是为去温泉坐浴的方便...
12
一、热河上营
热河上营作为古北口外著名的避暑行宫而出现在史书上的时间是在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六年之间,它是康熙皇帝在热河设立的最早的一处行宫;康熙四十七年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热河...
13
二、热河行宫
史书上称“避暑山庄”为“热河行宫”是在康熙四十七年以后的事,《清实录》和《热河志》的记载最为明确,从康熙题名“避暑山庄”一直到乾隆初年,“热河行宫”这一称呼继续...
14
三、避暑山庄
康熙五十年,随着澹泊敬诚正宫区的落成完工,随着“避暑山庄”的题名和康熙三十六景的建立,避暑山庄终于走向了它的辉煌时期。此后一直到乾隆末年,避暑山庄在清王朝的政治...
15
略论避暑山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于佩琴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学报编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 承德避暑山庄不仅是难得的避暑胜地,而且曾经是清王朝的第二政治中心。它和康乾盛世许...
16
一、清帝驻跸山庄,如在京师处理政务
...
17
(一)勤于政事的康乾二帝
康熙皇帝,即爱新觉罗·玄烨,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在位六十一年。康熙是玄烨的执政年号,其含义为太平安定,后亦以指称皇帝其人。以此为年号,表明清朝统治者经历了长期...
18
(二)驻跸山庄,如在京师处理政务
审阅奏章,思考治国大政方略,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具体内容之一。康乾二帝勤于政事,即使在塞外巡幸,也不会影响政务的处理,塞外巡幸驻跸之后,清帝随时在行宫大殿上朝理...
19
(三)通过邮驿传递公文下达圣谕
清以前,“邮”是传递公文的组织,“驿”负责提供各种交通或通信工具。宋代一度出现邮与驿并行的马递铺,但未坚持下来。明代辽东地区驿站由卫所管理,以兵卒充驿务,清朝却...
20
二、清帝驻跸山庄,如在京师上朝议事,举行庆典
...
21
(一)上朝议事,决定国策
朝廷是封建国家的最高领导机构,有许多文武群臣辅佐皇帝。清帝每次巡幸塞外、驻跸山庄,都有一支庞大的中枢宫廷机构(全套的办事机构)。内阁六部、院、司、寺、理藩院等各...
22
(二)举行庆典,颁布嘉奖
清帝在木兰秋狝与驻跸山庄期间,经常举行各种庆祝仪式。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庆功类,一般用于围猎结束,或军事行动获胜后举行;一是宴请类,主要用于各种政治...
23
三、清帝驻跸山庄,如在京师开展政治活动
清帝在避暑山庄期间,广泛开展各种政治活动,显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活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广泛接触少数民族上层人物,果断处理北部边疆的民族问题;第二,会...
24
(—)接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清朝初年,康熙历经南征北战,特别是三次亲征蒙古噶尔丹叛军后,蒙古各部纷纷归顺朝廷。为了安抚与团结蒙古各部,使他们成为国家的藩屏,保卫大清帝国的边疆。加之塞北热河...
25
(二)接见宗教领袖
为了更好地团结少数民族,清王朝十分重视宗教的作用,康熙、乾隆和嘉庆分别接见、封赏过喇嘛教的三大活佛和六世班禅额尔德尼。 康熙三十年,康熙封喀尔喀蒙古的哲布尊巴丹...
26
(三)接见外国使者
康乾盛世时期,作为一个强盛的大国,清王朝势必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乾隆中期以后,由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承德迅速发展成为塞外的重要城市。作为盛世王朝的陪都,塞外的...
27
乾隆帝用兵统一准噶尔蒙古的决策刍议——以乾隆帝在热河的活动为例
赵艳玲1,于多珠 2 (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 要] 准噶尔蒙古问题是清朝中央政权颇为...
28
一、乾隆帝统一准噶尔战略决策的变化
乾隆帝自登基始至乾隆二十一年,处理与准噶尔蒙古之间的关系,其决策是在“战”与“和”之间变化的,所以我们首先梳理这一阶段乾隆帝战略决策的变化。 第一,长达四年的议...
29
二、乾隆帝热河接见准噶尔来降首领
以上的梳理可见,促使乾隆帝下决心武力完成统一的事件是准噶尔蒙古杜尔伯特部“三策凌”的归附。史料记载,“三策凌”归附在乾隆十八年冬,乾隆十九年为经理西陲之始,乾隆...
30
三、影响乾隆帝统一准噶尔决策因素分析
“大一统”是中国帝王的情怀和追求,这决定了“完成统一”为乾隆帝决策的最终目标。 “怀柔要岂耽游豫,戎索方畴永奠疆。”建立一个巩固统一的清王朝是清初几代皇帝的一贯...